|
城镇化引擎更强劲 |
——我市2012年科学发展亮点工作述评之三 |
|
□本报记者 王冠华
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大街小巷,熙熙攘攘的商店超市……城镇每天都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2012年,我市统筹推进中心城、县城、小城镇、农村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城镇功能、产业水平、城乡面貌有了新的提升,城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更加强劲。 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2年,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坚持城乡一体、区域统筹、园区带动、民生优先,大力实施“1860600”发展战略(重点打造1个中心城市、8个县级城市、60个小城镇、600个农村社区),构建起了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协调推进的城镇化发展体系。 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据统计,2012年潍坊城镇化率达49.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基础设施,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硬件支撑。 科学发展理念下,我市大抓城市规划建设,城区到处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目前,我市完成了城市综合交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9个事关全局的重要规划;鲁台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建成投用,北辰绿洲湿地公园、虞舜公园基本建成,齐鲁台湾城、火车站南广场、军埠口、坊茨小镇、城隍庙等片区改造扎实推进,城市路网不断完善。我市大城市框架全面形成,“五大板块”发展格局更加清晰,中心城市功能和辐射带动力日益增强。 县域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柱,在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我市按照“完善功能、打造特色、提升品位”的要求,全面提升县域发展水平,年均投资额保持在200亿元以上。寿光、诸城、青州、高密在全国百强县中的位次靠前,县域生产总值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发展势头好、发展后劲足的经济强县,为加快现代化经济强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统计,2012年我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85.6%,6个县市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20亿元,其中2个过45亿元。 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 2012年,我市召开了全市小城镇建设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现场会议,出台了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两个意见。 按照有关要求,全市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12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4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亿元的镇街达到30个,比年初增加4个;
结合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我市确定了9个省级示范镇和20个市级试点镇,给予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扶持,带动全市小城镇加快发展;建立小城镇融资项目库,在全市选取了100个符合规划、带动力强、对当地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项目;在省内率先与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签署《支持新农村暨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十二五”期间将向我市提供不低于150亿元的融资额度,目前已到位15亿元,重点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全面增强小城镇发展后劲。
科学发展理念,是我市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科学谋划城乡社区建设的根本遵循。 2012年,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推进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发展战略,把城乡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采取有力措施,整体推进城乡社区建设。2012年,全市建成农村社区972个,实现了市域全覆盖,我市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的做法在全省推广;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完成了村村通油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等工程;农房建设改造进展顺利,完成农房建设6.4万户,改造危房8600户,完成村庄村容村貌整治1530个,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60%、108%和1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