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抵京访华 |
称日中关系任何力量都无法破坏 |
|
|
村山富市 |
|

|
|
据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 日本前首相、日中友好协会名誉顾问村山富市28日抵达北京,开启四天访华行程。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村山率领的访华团此次是应中日友好协会邀请,为改善日中关系与中方交换意见。 村山富市是继鸠山由纪夫、山口那津男之后,半个月内第三位访华的日本政要。199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的村山发表了著名的“村山谈话”,承认日本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侵略和殖民统治历史,并表示深刻反省、吸取教训,不再重犯过去的错误。 专家表示,村山在日本政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他本人是日本政坛内部对中日关系持积极推动的一个重要政治人物,他此次访华将会有独特价值和作用。有分析认为,日本高层人士近期频频访华,或可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日本右翼的错误言论和影响,体现了对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视。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 (记者张艺)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唐家璇28日在京会见了日本前首相、日中友好协会名誉顾问村山富市和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加藤纮一。 唐家璇说,当前中日关系正处在重要关头。双方应遵循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抓住机遇,妥善化解挑战,推动两国关系改善发展。希望两国民间友好力量进一步担负起使命,弘扬传统,走在发展两国关系队伍的前列,为中日友好事业继续作出努力。 村山表示,日中关系在漫长历史岁月中不断积累的成果是任何力量都无法破坏的。双方在日中四个政治文件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各领域交流,推动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继续深入发展。 加藤表示,日中应加强政治互信,巩固两国关系基础,认真思考和推动日中关系继续发展。 ■新闻分析 日本政要接踵访华 意欲改善中日僵局 日本前首相、日中友好协会名誉顾问村山富市1月28日起对中国进行访问,为改善日中关系与中方交换意见。村山是半月内第三位访华的日本政要,日本接连推出“特使外交”,显示其渴望打破中日关系僵局,但安倍政府在中日关系上表现出两面手法,在钓鱼岛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使两国关系仍难改善。 1月15日,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访华,并前往南京的日军大屠杀纪念馆,对日军当年在南京的杀戮罪行表示道歉。鸠山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看法和观点获得了中方的基本肯定。他在中日关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访华以及发表的相关言论,体现了他个人的政治勇气。 然而鸠山的言论惹恼了日本政府,安倍内阁对鸠山群起而攻之,甚至用上了“卖国贼”的激烈字眼。而当时安倍正在越南、泰国和印尼访问,企图构建孤立和围堵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包围圈。这样的举动显然无益中日关系的改善。 1月22日,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作为首相安倍晋三“信使”展开访华之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5日会见了山口那津男。山口那津男向习近平转交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亲笔信。安倍在信中表示,日中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对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发展承担着共同责任。我愿从大局出发,推动日中战略互惠关系向前发展。 日本媒体积极评价了这次会见,称这是钓鱼岛“国有化”导致日中关系恶化以来,中共最高领导人首次与日本政党党首会面,希望此次会面成为“融化冰雪”的一步。 而中方舆论则指出,日本应信守曾给出的承诺,正视历史和现实,以史为鉴。日本必须认识到,钓鱼岛问题和历史问题,事关公理正义和战后国际秩序安排,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中日关系压舱石动摇不得。 分析指出,在意识到拉拢邻国围堵中国之路行不通时,安倍也认识到中日关系的重要性,迫切寻求对话渠道来解决问题。但是,安倍推行“先包围后改善”的对华政策,如决意修法扩军和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不能松动,中日僵局仍然难解。 (据新华社) ■新闻链接 日本前驻华大使说 武力不适用钓鱼岛问题 新华社东京1月28日电 (记者张诚 孙晓铮)日本前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28日说,在钓鱼岛问题上,“诉诸国际法庭”“买卖土地”“诉诸武力”等三种方式均不适用。 丹羽当天下午在日本外国记者俱乐部就日中关系发表演讲时表示,双方最好能够“休息”,冷静下来,开展对话,协商海外救助、渔业协定等,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他说:“如果讨厌‘搁置’这种表述的话,可以使用‘休息’这样的字眼。” 丹羽在演讲中呼吁推进日中战略互惠关系。他说,所谓战略互惠关系,就是既要符合本国利益,又要通过协商使之符合对方国家利益。国与国只有在符合各自国家利益的时候,才能开展合作。 丹羽说,日中两国1972年发表的联合声明强调了“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原则,双方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选择,那就是友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