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7日是一年一度的“大屠杀纪念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为此发表谈话,宣称德国对纳粹罪行“永久担责”。 从战后阿登纳公开谴责纳粹罪行,到1970年勃兰特在华沙“惊世一跪”,再到1990年德国政府发布官方道歉文告,一代代德国领导人为大屠杀罪行诚心道歉,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德国的道歉不是只停留在言语上,而且还落实到行动中。在柏林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门附近寸土寸金的中心地带,德国人建立了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群,去年又在隔街相望的公园里建立了信德人和罗姆人受难纪念园。纪念碑群那一座座林立的水泥棺材警醒后人:屠杀暴行如此恐怖,决不让悲剧重演。 德国不止是道歉,还通过国民教育、制定法律和金钱赔偿等方式与纳粹侵略历史进行切割。这种勇于正视历史、勇于承担责任、勇于反思的精神值得尊敬。 德国人勇于反省反思得益于其战后国民教育。纽伦堡审判让纳粹暴行大白于天下,也让许多蒙在鼓里的德国人幡然醒悟。此后,德国从教科书入手,让人们从孩童之时就开始认识到纳粹暴行和德国那段不光彩的历史。 德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有关纳粹暴行的内容。德国还与法国、波兰等邻国合编历史教科书,增进互信。德国是尊重言论自由的国家,但有一个禁区不能碰,那就是不能宣扬纳粹。德国的法律严禁宣扬纳粹和种族仇恨,重罚新纳粹分子。 在德国,认罪、反省和铭记二战的那段惨痛历史,早已成为主流社会的共识,而且通过学校教育与法律双管齐下,真正深入人心。德国诚心道歉使其放下了历史包袱,与欧洲各国实现真正和解,德国与法国一起成为欧洲一体化的领导者,邻国并未因此而恐慌或担忧。 对比一下不难发现,同为二战侵略者的日本与德国相距甚远。如今,日本连最起码的侵略史实都想“打马虎眼”,连姿态性的道歉都不情愿,这又怎么能融入亚洲,获得谅解,取得信任呢? (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