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嘉琛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运大考时刻。这些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买票贵”的问题基本已经成为历史,但“买票难”的现状依然有待解决。 让每个中国人的回家路都变得既安全又顺利,在目前来说并不容易。春运大考是典型的“中国式难题”,解开这个难题应充分利用“中国智慧”。另一个不应有分歧的基本共识是,破解春运难题,不是哪个人的问题,也不是哪个部门的问题,需要通力合作。 解决春运难题,民间智慧不容小觑。我们每年都能见识到很多既实用又高明的民间智慧。比如今年,网友精心编制的《2013年春运火车票新思路购票攻略》和被称为“春运神器”的硬座宝,就受到了网友热捧。 解决春运难题,政府层面要更给力。增加更充足的运力,提供更人性化的购票服务,为弱势群体开辟绿色通道,都是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做而且应该做好的。实事求是地说,运力相对不足是春运时期的一个突出矛盾,相关职能部门近些年的努力,已经起到了效果。而且政府层面的努力,要比民间智慧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毕竟,基于个体经验的民间智慧,往往都只能解决一小部分人的问题;而政府层面的政策引导和具体举措,更能收到制度化的惠民成效。 以铁路部门为例,在为公众提供高铁、动车等更便捷的出行选择时,也应该通过加开临客等调配运力的方式,保障充足的运力;再比如,当网络购票和电话购票越来越方便,也不能遗忘那些用传统方式排队买票的民工们。铁路部门今年延长预售期,就是听民意后改进工作的结果。 公路、民航等部门,也应结合自身优势,为公众提供便捷和多元的出行选择。谈到这个问题,前不久发布的春节高速免费通行时段,其实就有改进的余地——现在的方案是从除夕当天开始免费七天,试想一下,如果免费时段能向前后各延长几天,肯定更能有效缓解铁路的压力。 春运这道考题,想答好很难,想让每个人都满意也不容易。无论是铁路部门、公路部门、民航部门,还是普通公众,都应该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共识,将各自力所能及的努力拧成“中国智慧”,合力共解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