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连线基层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雪地莓果分外红
青州森林消防有了专职“卫士”
文家韭菜出口了
农村医疗保障“抓大”也别“放小”
品牌农业成临朐农民增收致富增长点
高密“三资”清查亮出村居家底
昌乐县名牌队伍再添新军
倡导低碳生活理念 开启绿色环保方式
年货送村头 村民笑开颜
2013年01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雪地莓果分外红
——“草莓之乡”营丘见闻



  本报记者 高文
  闻听“草莓之乡”昌乐县营丘镇的大棚草莓已经上市一个月,销售炙手可热,1月26日上午,记者驱车前往一探究竟。
  行驶在营丘的原野上,阳光淡淡地照着,积雪覆盖着田野里的庄稼和大棚前后,沿途经过崔家庄草莓市场,记者看到零零星星却有秩序地摆着几个摊位,每个摊位前都摆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甜莓”、“红颜”、“章姬”等各色品种,牌子上还留有莓农电话。摊位不多,甚至显得有些冷清。
  同行的营丘镇副镇长王秀臻似乎看出了记者的诧异,笑着说:“今年冬天的草莓行情特别好,不用到市场上来卖就被预购一空了。这些来摆摊的都是草莓品种的‘形象代言人’呢,他们的背后,都有着一大片种植基地。”在一位大嫂的摊位前我们停下车,记者问起今年草莓的价格,大嫂从摊位前站起来,笑呵呵地说:“前些日子草莓刚上市的时候每斤卖到三十块钱,现在价格稍低了点,不过像俺这些还得卖十五块钱一斤。”说话间大嫂已热情地将几颗鲜嫩欲滴的草莓递上来,“您先尝尝甜不甜。”记者笑着推辞了。说心里话,记者还真不敢接,以前听外界传言有的莓农为了让草莓上色好,个头大,在种植过程中使用膨果剂和激素,像这等光洁鲜亮红彤彤的草莓,到底有没有药残呢?还是到草莓大棚里实地看看再说。
  车子在市场东头北拐,只见路两旁一座座大拱棚与不远处村里的房屋连成一片,村道上来来往往的大车小辆大都挂着潍坊市区、安丘、坊子等地的牌照。“前面就是有名的草莓种植基地滕家上埠村。”王秀臻告诉记者,“滕家上埠村毗邻潍坊市区、坊子、安丘、昌乐交界之地,每到周末,市区和周边县市区的车就跟扎堆似地奔这里来,既为了品味莓果的甘美,又为了享受到农家采摘的乐趣。”我们在一座墙上写有“三新”草莓合作社的房前停下。主人滕永富闻声走出来。早就听说滕永富是全镇第一个种植草莓大棚的人,当年为了发展大棚草莓,无偿到各村传播种植技术,并成立草莓合作社,不断从全国各地引进新品种,通过试种和预选,推广反季节种植“甜宝”和“红颜”等新品种取得成功,在全村带动建起了80个冬暖式大棚,吸纳周边2000多户草莓种植户入社。
  记者踏着雪,随滕永富走进房后的草莓大棚。棚内一片春天的景象:翠绿的叶片舒展着,青的红的草莓果相间而生,洁白的小花次第吐露嫩黄的花蕊,偶有蜜蜂从蜂箱里飞出来,在草莓花上飞来飞去。滕永富蹲下来,摘下一颗红草莓递给记者,记者忙问是否喷施过农药,滕永富望着小蜜蜂,满眼疼爱地说:“全靠这些蜜蜂为草莓授粉,若喷施农药,那这些小精灵还怎么活?”一句话打消了记者的顾虑。“我种草莓首要看重的是口感,其次才是果型,即个头和颜色,这取决于品种、管理和肥料,这块地全用豆饼等有机肥做底肥,真正做到了无公害,虽然产量略低一点,但口感和果质是一般品种比不了的。像‘甜宝’和‘红颜’,因为口感好,城里人都称它为‘奶莓’。”滕永富用手拨拉了一下叶片下面的地膜,指给记者看:这是滴灌,能够保持棚内土地湿度均匀,使草莓果肉鲜嫩,色泽通透,根本不需要用传言中的什么膨果剂或激素,消费者是被黑心果农伤怕了。滕永富告诉记者,今年大棚草莓行情特别好,客户都找上门来要货。“今天来了两个客户,分别采摘了十几箱,最后我不卖给他们了,因为明天还有个客户要来,俺不能采青,总得给人家留几箱红果子呢!”说到效益,滕永富掐指一算,大棚草莓从11月份上市,一直采摘到第二年的5月份,抢占了节日水果市场,半年下来,除去成本,一个棚可净赚3万元。
  正是靠着像滕永富这样能钻研、肯吃苦的草莓种植能手,目前营丘镇形成了以滕家上埠、王家老庄、丁家营、后张次为中心的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全镇共有反季节草莓冬暖式大棚、大拱棚2000多个,约2600亩,可给全镇农民带来收益9000万元,加上大田草莓,已建成2.5万亩草莓种植基地,做到了一年四季都有新果上市。另外为了让草莓旺季旺销,淡季不淡,镇上还引进了一家专业的草莓深加工企业,年可实现速冻草莓2000多吨,依托这个公司,全镇每年可往英国市场销售草莓6000多吨。
  营丘的冬天,雪地草莓分外红艳,正如庄稼人红火的日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