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城市更清洁 |
——探访潍坊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 |
|
□本报记者 赵欣波 通讯员 张君亮 走在潍坊的街头,我们时常会为城市的整洁美丽而自豪,但在这美丽的背后,却有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潍坊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它是城市环境卫生的重要战场,是每次“创城”活动的必查之地,正是它接纳着净化着城市垃圾,换来了整个城市美丽的容颜。 日处理垃圾1000多吨 100多辆车次 市生活垃圾处理厂静静地坐落在潍城区西南部的黑山上,俯视着整个城市的喧嚣与美丽,吸纳着来自潍坊市中心城区以及昌乐县的生活垃圾,把清洁送给了别人,把脏乱留给了自己。 2002年开工建设,2003年投入使用,2005年被列为全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备选项目,2006年经省建设厅检查评定达到无害化处理Ⅰ级标准。几年来,垃圾处理厂稳步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 “我们厂是联合国人居署和建设部确定的日本福冈技术在中国的试点项目。”市环卫处副主任、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厂长任孝云对记者说,“城乡环卫一体化开始后,这里的垃圾处理量增加了。以前每天800吨,现在每天能达到1000多吨,100多辆车次。” 在垃圾填埋场,记者看到,一车一车的垃圾运到这里,进行摊平、压实、覆盖。“我们采用的是填埋工艺,也是目前国内的主流工艺。两年之后,我们将采取更加先进的焚烧处理技术。”垃圾处理厂副厂长杨有田介绍说,“改用焚烧技术后,处理出来的残渣、废灰相当于原先的十分之一,优势十分明显。” 完备的配套项目 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 整个垃圾处理厂分为生活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理厂、填埋气体收集发电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四个部分,记者进行了一一探访。 在生活垃圾处理厂,10万平方米的蓝色塑料膜覆盖着已经处理的垃圾。任孝云说,“以前,垃圾覆盖后,既不美观,气味也大,而且一下雨,雨水渗入垃圾,增加了渗滤液。覆盖上膜后,下雨可以迅速倒排,同时也便于收集沼气,还改善了环境,一举多得。” 所谓渗滤液就是垃圾产生的废水。渗滤液处理厂采用生化处理+膜深度处理工艺,无比浑浊的渗滤液经过处理,出来的水清澈干净。沼气的危害很大,对臭氧层的破坏是二氧化碳的20倍,不能排到空气中,燃烧了又浪费。填埋气体收集发电厂利用沼气发电,可实现年发电量960万千瓦时,实现了变废为宝,真正印证了那句“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采用干化学消毒处理技术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处理,不产生废水和废气。针管、针头等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弃物,传出去危害很大。处置中心的每辆医疗废物收集车都安装了GPS系统,进行全程监控,严防外泄。 宁愿一人脏 换来万家净 垃圾处理厂距离中心城区25公里,山上没有网络、电话,手机信号也不好。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不平凡的队伍:任孝云,勤勤恳恳、甘于奉献,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的赞歌。张经尧,在白天臭气熏天,晚上蚊虫叮咬的艰苦环境中,对工作始终不挑不拣,在一线垃圾处理岗位连续工作八年毫无怨言。唐忠平,以填埋场为家,脏活累活冲锋在前,坚守着“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座右铭。张爱玲、单丽杰两位女同志,在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把青春都奉献在了这里。在市生活垃圾处理厂,有全国住建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环卫工人等先进工作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誓言。先后获得了山东省“青年文明号”、市妇联“巾帼文明岗”、“潍坊市工人先锋号”和“潍坊市先进基层妇女组织”等荣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