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传亮 通 讯 员 刘向文 4月2日,记者到昌乐县鄌郚镇采访,在高一村,我们遇到了号称该村大棚桃种植“第一人”的秦礼华。“种大棚桃可好了,省工省时,一亩地收益2万元,剩下半年时间还可以出去打工。”说到大棚桃种植,老秦顿时滔滔不绝。 “种植大棚桃,是12年前的事了。当年俺承包着村集体的果园,也是赶上当时的水果行情好,赚了点钱。后来果园承包到期了,俺在重新竞标时,没能签下承包合同。”说起种植大棚桃的历史,老秦拉开了话匣子。 竞标失败令老秦很不甘心,于是他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不能承包果园那就自己种。一则大棚种植水果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决定开始种植大棚水果。 “我们这里十里八村都有着种植果树的传统,果树露天种植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大棚种植水果能不能行?种出来能不能卖的出去?开始的时候俺也是有些担心。”老秦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客户交流时得知,外地已经有大棚桃种植的成功先例,并且销量很好。这下子坚定了老秦发展大棚桃种植的信心。 “或许是看到了俺种果树赚了钱,乡亲们都觉得俺这个想法不错,先期的30个大棚一下子就被抢光了,都跟着俺开始了大棚桃种植。”说干就干,老秦跑到老支书那“游说”,最后村里决定在村南划出60亩地发展大棚桃种植。 “没有大棚桃种植经验,俺们就摸索着来,开始的时候压力非常大,照料小树苗,比照料自己的孩子还上心。”老秦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五·一前后,桃子就结果了,虽说只卖到了2元钱一斤,但是对老秦还是很大的鼓励。他合计了一下,不但回本了,还赚了2000多块。 接下来的几年,老秦和村民们一道研究,他们对大棚桃的品种进行了优化,从原来种植普通毛桃发展到现在优质油桃。他们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对大棚桃进行管理,不仅提高了桃子的产量,而且成功将上市时间提前半月。“不要小看这半个月,它会让我们在价格上掌握主动。” “现在我们这里的桃子供不应求,杭州、宁波等地的客户还不等桃子成熟就找上门。”老秦兴奋地说。在他的带动下,高一村家家户户发展起了大棚桃种植,近几年还有农户开始进行大棚樱桃、杏和葡萄的种植,高一村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