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高 文 通讯员 唐宗武 林庆刚 “‘书记’的概念被淡化,‘第一’的概念深入民心。”日前,记者到昌乐县乔官镇采访,谈起驻村的“第一书记”,该镇组织委员刘春生这样告诉记者。见记者不解,刘春生说:“‘第一书记’到我们镇开展工作近一年来,帮村里跑资金、搞项目,帮父老乡亲解决家庭纠纷、资助孩子上学……工作件件做到了点子上,件件做到了村民心坎里。‘第一书记’们放下‘书记’架子,担起‘第一’责任,村民已经将他们当成了自家人,一个可以托付的人。他们成了村民困难时刻想到的‘第一’个人。” 走进王家河南村,新修缮的村两委办公室,新安装的高效节能LED路灯,新建及维修的四座桥梁,新开挖的泄洪渠、新成立的金沙地果蔬专业合作社……全新的村景让记者一行目不暇接。在农户姚化君的西瓜大棚内,记者遇到了正在查看西瓜长势的该村第一书记葛春雨,他告诉记者:“该村有上百年的种植甜瓜的历史,产出的瓜果,甜度非常高,脆而皮薄,在当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因为销售渠道原因,收入都不高,好东西没有卖出好价钱。”驻村以后,他联合村里几个种植甜瓜和苹果的大户,并联系160名村民成立了昌乐县金沙地果蔬专业合作社。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一共给村民销售西瓜、苹果、芋头等农产品5万余斤,村民增收上万元。葛春雨告诉记者,他正在跟村里部分村民一块筹备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进一步转换村里的粗放式农业种植结构,走精品、高质种植路线。 记者一行随后来到了潘家槐林村,在康发瓜菜专业合作社,记者遇到了正领着部分村民来“取经”的第一书记张洪华。“我这已经是第三次领着村民来这儿学习取经了,每次都有很大的收获。”张洪华告诉记者。一年来,张洪华先后帮助村里通了自来水,安装了100千伏安的变压器,挖了排水沟……但是最让他自豪的还是帮助村里的大棚种植户牵手了康发瓜菜专业合作社,为村民铺起了致富路。“加入合作社后在种植、管理、销售等方面都有合作社统一管理,销路不愁了,价格也提高了,村民年增收万元以上,咱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说起加入合作社之后的变化,平时话很少的潘家槐林村负责人张宗太就打开了话匣子,“政府的政策好啊,俺们老百姓真心希望能够多派些‘第一书记’下来,他们真的能够给村里带来大变化。” 记者刚刚跟君求官庄村的第一书记李培宝接上头,他就接到了村民打来的电话:“培宝,我是刘志军啊,俺大棚种的芹菜卖不出去了,你能不能帮我联系个客户啊?”挂电话后李培宝便忙着四处联系。作为“第一书记”,李培宝工作的秘诀就是常跟村民“拉家常”,通过这种方式他完全掌握了村里每一户的基本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帮扶。他还积极参加社会义工活动,联系社会爱心人士,逢年过节都会带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看望村里困难党员及困难户。爱心换来了真心,现在村民有事第一个就给李培宝打电话。记者采访结束离开时,李培宝已经联系到一个菜商,说好第二天过来,将刘志军家的芹菜以市场价格全部收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