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玉凤
日前,北京全面动用罚款方式向违法过马路说不,而在贵阳市南明区,城管查处了占道经营、乱吐、乱扔等不文明行为200余次,并对其中20多人进行了“扫地处罚”。可以说,这些对不文明行为“动真格”的举措,对规范当地市民行为,引导他们做一个文明人取得了明显实效,值得称道。 乱闯红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是许多城市的顽疾。为有效遏制这些不文明行为,一些城市采取曝光、志愿者引导等多种方式向不文明行为宣战,但种种不文明行为仍然时时可见,难以根除。而北京等一些城市针对乱闯红灯、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采取切实措施,通过“抓典型”对不文明行为人进行相应处罚,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宣传教育手段。一方面,被抓者会“吃一罚、长一智”,牢记教训,另一方面,不文明行为人“被处罚”也是给其他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警戒他人别“以我为例”。 但我们也应看到,陋习的摈弃、文明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各地的实践来看,不管是罚款,还是扫地处罚,短时间内都能对遏制不文明行为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讲实效更要求长效,面对流动人口多、公民素质参差不齐、不文明行为普遍存在等现状,不论采取哪种处罚方式,城市管理者只有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根除陋习,实现城市文明的长效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