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法院
 
标题导航
奎文产业集聚升级造就“文化之城”
干部下基层莫做“蒲公英”
青州一产业园获省级特色产业园认定
张桂芳的二十四载环卫情结
我市举行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
山东援疆党政领导干部科技创新培训班在潍举办
潍坊首届消夏文化艺术节开幕
牟山水库强化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经济区创新推行基层党建模式
2013年05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桂芳的二十四载环卫情结



  本报记者 马林峰 通讯员 梁海涛 王兵
  见到她真不容易,等了将近两个小时,她才匆匆从外面赶回,鞋子上的泥水见证了她工作的忙碌。这就是我们今天采访的主角:寿光环卫处的环卫工作者张桂芳。就像今天这样,24年来,她始终坚守在环卫一线,用责任换来大街小巷的洁净;24年来,她不求鲜花和掌声,在环卫行业默默奉献着青春;24年来,她舍小家顾大家,用忠诚赢得了大家对她的尊重……
  我们的话题是从环卫的本职工作开始的。张桂芳告诉我们:“环卫工人虽然干的是脏活累活,但是心灵不脏,正是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城市才整洁优美。我始终不愿放开手中的笤帚。”看似一句轻松的话语,但真正坚持下来,又是何尝的不易。1988年12月,刚刚19岁的张桂芳走进当时的寿光环卫所,成为一名环卫人。从这一天开始,她将自己融入到一线环卫工人中,有脏活累活,她总是挽起袖子、拿起笤帚抢着干。几个月后,大婶大娘们都亲切地喊她“闺女”。2003年,寿光开始了为期四年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面对菜叶满地的西关农贸市场,她和同伴一起,白天清扫,晚上加班……从此,她与“创城”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2010年寿光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2012年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审、创建国家生态市……次次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要干好工作就不能顾及脸面。必须一碗水端平,遇事要拉下脸,当了老好人,工作就没法开展。”认准了这个理,张桂芳干起活来格外地上心。落水口堵塞,她脱了鞋就下水用手扒树叶、掀箅子;车陷在积雪里,推车人当中绝少不了她。每年的菜博会都是最紧张、最劳累的时候,张桂芳每天与200多名一线环卫工人吃住在会场。“连续一个月每天工作16个小时,事后想想真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张桂芳说起这些,眼里噙满了泪水。是的,人们看到的是瓜果蔬菜的千奇百怪,是寿光市容的靓丽、整洁,看不到的是大量垃圾的随产随清,是像张桂芳一样的环卫工人们加班到凌晨的疲惫身影。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及国家人居环境奖;省环卫行业劳动模范、潍坊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寿光市十大杰出青年……谈起这些,张桂芳反而不知所措。是的,她是个重干不重说的人。2010年,为给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提供第一手资料,张桂芳主动请缨到村庄蹲点考察。洛城街道屯西村的葛茂学对张桂芳印象特别深刻,“她都感冒发烧了,还坚持来到俺村里,哪里脏往哪里转。讲了一天,连口水都顾不上喝。”正是有了像张桂芳一样的环卫人的努力,2012年寿光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现全覆盖,这项工作被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评为2011年度全国环境卫生行业创新奖,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别人都说张桂芳是“比男人还能干的女人”,可这是在环卫岗位上,说起家里的事,她就“蔫”儿了:女儿上学需要照顾,她顾不上;丈夫椎间盘住院半个月,她利用上班前后去送饭;2005年冬天,正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任务最繁重的日子,父亲病重住院,她没有请过一天假……
  “当了标兵,我还是我,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环卫岗位上一直干到退休。”合上采访本,我们觉得用张桂芳的这句话作为结束语,是最合适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