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马林峰 通讯员 唐志军 6月1日一大早,在奎文区大虞街道孙家社区书屋,书架上养殖、医药、农技、文学等各类书籍摆放得整齐有序。居民们围坐在长长的书桌旁,如痴如醉地汲取精神营养,在这里,有社区居民、中小学生,还有附近工厂里的农民工。 农民工李军跨进了书屋的大门:“这里的书帮了我大忙了,我养狐狸离不开这些书!”他边翻看着书籍边向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奎文区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局党组成员王海滨说,奎文区在已建成的42个社区书屋中全部挂上“农民工书屋”的牌子,实行零门槛、零收费、纯公益地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图书借阅服务。这些农民工书屋按山东省农家书屋标准配备,最大规模的书屋藏书量达1万余册,面积70平方米。目前,累计接待农民工借阅13600余人次,延长开放时间达1200多小时,得到农民工的普遍欢迎。 在北苑街道则尔庄社区书屋,正在书屋看书的赵吉昌大爷表示:“书屋的书籍和期刊杂志更新很快,我几乎每天都来看书读报,很开心。”据了解,奎文区的42个书屋均按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的标准建设,全部与街道文化站和文化室联合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读书活动,如红色经典诵读、“百姓读书大讲堂”、“读书有奖征文、读书笔会、向青少年推荐优秀读物等系列活动,风格各异,形式多样。 在广文街道东上虞社区书屋,正在看有关饮食保健类图书的社区居民丛桂芳一见到记者就有说不完的话:“前段时间针对老年人开展的一些饮食、保健讲座让我大开眼界,这些知识,我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现在好了,通过专家讲课和自学,我懂得了很多养生保健知识!” 东上虞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主任涂海荣告诉记者,依托社区书屋,他们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公婆”、“空巢老人安全防范”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延伸了社区书屋的内涵。 奎文区的社区书屋还有另外一个称号——“四点半学校”。4点半刚过,一群背着书包的孩子说笑着走进社区书屋,有人辅导孩子们写作业,有人带孩子们一起上网……傍晚6点半,孩子们才纷纷回家。 目前,奎文区投资197万元,已建成农家书屋42个,完成建设任务的100%,率先实现全覆盖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共享。2013年,奎文区将增加农家书屋建设数量,有现在的42个计划增加到100个,使农家书屋建设延伸到辖区的各个角落,更大的发挥农家书屋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