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马林峰 通讯员 于明鹏 马勋 刘宗辉 “我每天都得到村里转转,到各家各户拉拉呱,听听大伙有什么事需要解决,也看看村里的工作到位不到位,老百姓支持不支持,这是我的新任务。”63岁的郭介友是高新区新钢街道向阳村原党支部书记,虽然已经退休好几年,可他一直没闲着。郭介友告诉记者,假如收集到群众反映的问题,他可以直接到街道办事处找主要领导解决,“一天到晚跑下来,能帮着解决不少事。” 郭介友的这份“新任务”,来自他的“新岗位”——新钢街道群众工作委员会成员。“我是村里土生土长的,和老少爷们一起生活几十年了,村里的情况了解多,和街道的干部也熟,沟通起来更简单。”郭介友说,作为原来的老书记、现在的群众工作委员会成员,他在老少爷们面前说话有分量,在街道干部面前说话有针对性,既能传达民情民意,又能协助推动工作,“我现在是群众和街道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可不小!”向阳村村民郭绍起告诉记者,由于自己身体不好,家庭较为困难,想办理低保,于是找到了郭介友。“老郭跟俺一块到村委反映情况,村委还专门召开了座谈会。后来,老郭一路帮着俺整材料、跑手续,很快就解决了问题。”郭绍起感激地说。 新钢街道“群众工作委员会”成立于2011年4月,成员主要是各村有威望、热心为群众服务的退职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听民声、查民意,及时反映群众关心的问题,协助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监督街、村社会事务,调解邻里矛盾纠纷,为街道“为民服务无空白”机制扣上了重要一环,成为服务群众、推进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活跃在田间地头、普通农家的群众工作委员会成员们,不仅及时向街道反馈民情民意,也随时监督着村、街各项工作事务。群众工作委员会成员、蔡家楼村原党支部书记蔡绪金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向阳村公示的财务账目开销比较大,但是具体的花销,没写清楚。“虽然我不是向阳村的,但是看到这不规范的村财务账目,我还是要‘管管’。”蔡绪金随即向村两委进行了反映,不久村两委又张贴了一份更为详细的财务账目。“现在,村里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咱想知道的,都公开。”向阳村村民郭宝池满意地说:“不光公开结果,还公开过程,叫咱老百姓的心里亮亮堂堂的。” “群工委”的工作风生水起,离不开完善的机制保障。“咱们‘群工委’和街道之间采取的是‘直通车’通联方式。‘群工委’成员们反映问题,可以直接联系街道党政‘一把手’,党政‘一把手’了解工作落实情况,也直接找‘群工委’成员,这就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沟通效率,为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保障。”新钢街道党委委员刘丽梅介绍说。同时,街道主要领导与群众工作委员会成员定期座谈交流,通报工作进展,把需要解决的事项提交街道群众工作办公室限时办理。“群众的挂心事是我们工作的第一要务。通过群众工作委员会,我们第一时间了解到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为街道下步工作的开展找到了着力点。”新钢街道党委书记钟世旺说。 据了解,街道群众工作委员会成立近两年来,积极向街道党委、办事处建言献策,已收集各种意见建议76条,内容涉及加快旧村改造、提升辖区义务教育水平、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加强村支部书记和主任的作风教育等多个方面,成为造福全体居民的“民意直通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