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绿”绘景 ◆聚“光”成景 ◆人人皆景 |
靓丽“三景”成就文明高新 |
|
|
本报讯 (记者付生 通讯员于明鹏 马勋)盛夏时节,踏访高新区,一路走来,文明和谐的景象比比皆是。在“文明提升年”活动推动下,高新区城区更绿了,市政设施更全了,居民文明意识更强了。文明,正越来越多地变换成靓丽风景,把高新人的生活点缀得愈发精彩。 织“绿”绘景。站在潍坊文化艺术中心“双子塔”上鸟瞰高新,满眼翠绿,茁壮挺拔的树木扮靓城区道路,人民广场绿荫遍地,彩泉喷珠,繁花似锦,为城市增添了美丽的色彩。据了解,高新区建成区绿化面积达到76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5%,建有国家水利风景区浞河景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花园。 随着“文明提升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区绿化水平仍在不断提高。“今年,全区在健康东街、潍安路等主街主路和创业街、广通路等背街小巷开展了绿化补苗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一共补植法桐、雪松等乔木1000余株,蜀桧、北海道黄杨等37000余株,小龙柏、红叶小檗等14万余株。”高新区城建局副局长袁金东告诉记者,区里还投资2430万元,新开了6条道路的绿化工程,共栽植乔木15000余株,灌木8000株,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 聚“光”成景。如同与日俱增的绿色,高新区的路灯数量也在快速增加。每当夜幕降临,全区7700多盏路灯就会齐刷刷亮起来,大街小巷一片通明。“全区建成区路灯覆盖率已经达到100%,今年又投资836万元新开了7条道路的路灯安装工程,加强了路灯的日常管理,保证亮灯率100%。”袁金东说。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国首个白光照明全覆盖的国家高新区,高新区使用的全部是LED路灯,与传统路灯相比,仅电费和维护费每年就能节省约600万元。 人人皆景。创建文明城市的目的,是使文明的理念在全体居民当中内得于心,外化于行。在高新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共建文明、共享文明的行列中来,他们的实际行动就是高新区最美的文明风景。 在携手描绘这道风景的千千万万普通人中,“跑步哥”仪勇无疑是拥有众多“粉丝”的“环保明星”。在潍坊学院的操场上,每天早上都会看到一个手拎塑料袋跑步的人,他就是仪勇。每每看到垃圾,他都会停下脚步,随手捡起,放入塑料袋。而他的善举,也得到了许多市民的啧啧称赞。 头戴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是播撒文明的“生力军”。自全区“文明提升年”活动开展以来,高新区已经先期开展了交通劝导、医疗服务、环境卫生、养老扶弱、科技宣传、法律援助等7个方面的志愿服务。今年前6个月,全区已有3000多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200多次,掀起了全民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