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周末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党建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做群众最信服的党员》成阅读新亮点
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取消
校长“很忙”与坚守大学精神
杨绛人生的“第一秩序”
2013年07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长“很忙”与坚守大学精神



  ◎陈文

  最近大学校长们很忙,自从“根叔”——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在2010年16分钟的毕业演讲火了之后,大学校长们都坐不住了,开始为被誉为“最后一课”的毕业演讲绞尽脑汁,于是就有了清华校长的“凡客体”,北大校长的“咆哮体”,“打Dota”、“啃老”、“羡慕嫉妒恨”、“不拼爹要拼德”等流行词汇纷纷出现,让学生大呼过瘾,也成为媒体关注热点。
  校长们送完了毕业生,又要开始招新生,今年大学招生的手段让网友们大开眼界。先是中国人民大学网站刊登出“人大女神”美女照,一度火爆到让网站点击量太多导致瘫痪,也激发了其他大学的管理层和在校生们的创意,“我在福建师大等你”、“同济美女学姐迎新免费拥抱”等层出不穷,在迎新热潮和高温酷暑下,闽南师大的“美女师姐加空调”战术脱颖而出,一举夺魁。
  招完新生又要开始寄通知书了,那更是百花齐放,各领风骚。通知书中有的带着“感谢师恩”的名信片,以感谢中学教师的辛苦;还有带芯片的,开学前就可以连入大学的信息数据库,还有带漫画书签、生活指南、行李托运签的等等,甚至还有附送“大学第一课作业”。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最感动人的当属陕西师范大学唯一用毛笔手写的通知书:陕师大几位老先生放弃休息时间,埋头用毛笔书写了4500余份录取通知书,被称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
  “求变”已经是我国大学发展中的一个明显亮点,从毕业致辞到招生广告,再到大学通知书,我们心中高高在上、刻板规律的大学校长们放弃官话,摒弃了干巴巴的所谓宏大叙事,开始“接地气”、“推服务”,走起了亲“生”路线,更加契合学生实际的生活点滴和美好愿景。
  变化的背后,有一些坚守却是大学绝对不能丢弃的。近期读到一篇关于捐赠大学的文章,文中详细讲解了美国大学的毕业生们向母校捐赠巨款这种传统背后的原因。除了教育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爱母校,宝贵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是一辈子都不会磨灭的烙印,于是学校的楼房、教室、宿舍、球场甚至一草一木都与回忆紧密连系在一起,如果学校想改建某座建筑,可能会有被起诉的危险。然而在我国,因为近几年的大学合并大潮,成千上万的学生就变成了“没有母校的人”。
  陕西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受到热捧的背后,是人们对于传统大学坚守文化品格的行为的追捧。相比当下诸多大学弥漫的浮躁气息,这份从2007年开始的“毛笔体通知书”更能传达出一种精神层面的坚守:一种对大学精神、教育真谛的坚守。虽然大学校长们都年纪不小了,还是希望他们能“很忙”,除了在送老迎新上有“花样”以外,还能忙着坚守大学的人文思想价值,给教授和学生们多一些安静思考和学术研究的条件和环境,让大学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