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承接 ◆突破发展 ◆细化服务 |
滨海构筑全方位对接共同推进格局 |
|
|
本报讯 (记者贺德良 通讯员王永刚 王志顺)眼下正值三伏天,记者在滨海智慧大厦项目现场看到,工地上钢架林立,机器轰鸣,这幢设计21层的建筑已经完成地上两层,建设者们正冒着高温天气进行地上三层建筑的浇铸,年底主体封顶。现在的滨海,大项目纷至沓来,产业迅速聚集,“轴、带、区、镇”协同推进,处处涌动着突破滨海的激情和跨越发展的热潮……全市突破滨海,各方资源向滨海聚集,作为主战场的滨海区,全力搞好承接和服务,加快开发和突破,策马扬鞭更奋蹄,奋力建设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公共服务、生活品质俱佳的滨海现代工业新城。 全力搞好承接,搭建共同参与的基地和平台。全市突破滨海,各县市区纷纷在滨海建设特色园区,滨海区全力搞好承接,实行“无缝隙”对接,成立专业部门,开发区每名领导班子成员包靠一个县市区特色园区,并牵头与责任园区、服务部门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服务,推动项目快落户、快建设、快投产。加大督查考核,滨海区对落户项目在手续办理、建设施工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服务满意度跟踪调查,对包靠服务部门和承接园区进行督查,将督查结果纳入开发区对各部门单位的考核,形成推进承接服务强大合力。 全力突破发展,构筑产城一体发展新格局。滨海区坚持产业立区、产城一体,以产业为支撑,以城镇建设为依托,加快构建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以大发展、大突破为主基调,迅速聚集大产业、大项目,突出“招大商、大招商”,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汽车、动力、工程机械、海洋化工四个产业城,临港物流、滨海旅游两个产业基地。同时,与“四城两基地”相适应,大力实施“十百千”产业聚集工程,加快形成过万亿元的蓝色高端产业体系,增强内生动力。实施产城融合发展,“轴、带、区、镇”协同推进,为现代化工业新城提供高标准、高效能的政务、商务、科教大配套。坚持以人为核心,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小镇,推进全域城市化,把全部农民纳入城市保障范围,率先享受滨海开发建设的成果。 全力转变作风,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当下,滨海区牢固树立全市发展平台的理念,自觉主动为县市区、市直部门、外来投资者、当地企业和居民搞好服务,创造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政策最优的发展环境。按照供应链管理模式,把服务当做产业来对待,全面推行“大服务”,简政放权、扩宽领域、创新机制,加快形成行政服务系列化、生产服务系列化、中介服务市场化、生活服务社会化“四化”服务体系。突出项目服务,对入区项目实行备案登记制、专管员联评制、限时办结制,提供零资本注册、零收费管理、零距离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