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每逢夏天瓜熟蒂落时节,在济南等许多北方城市,都有竖着“昌乐蜜宝”牌子的西瓜摊。外出的昌乐人回到家,兴奋地把这件事情告知父老乡亲,从那时起,一种自豪感和朦胧的品牌意识开始在昌乐人的心里生根、发芽。 昌乐西瓜的历史之悠久绝非如此,最早的文献记载出自于清嘉庆版的《昌乐县志》,到了民国版的《昌乐县志续》,则有“北乡所产,最多且佳,每岁运销青岛甚多”的记载。建国前,昌乐西瓜种植主要分布在昌乐南部鄌郚金山一带和北部朱刘都昌一带,即著名的“南鄌北都”。这里的农民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种出来的西瓜甘甜可口,远近闻名。1969年,以皮薄、沙瓤、汁甜而著称的“蜜宝”西瓜一经引进推广,当即名声大噪,风靡一时,被列为山东省名特产瓜果之一。70年代初,无籽西瓜在鄌郚镇研发成功,很快流行起来,它的生产也填补了全省空白。 若说西瓜产业化、规模化程度最高的,当属宝城街道(原尧沟镇)。宝城街道过去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镇,西瓜种植起步并不早,但后来却成为昌乐西瓜最重要的产地。1983年,尧东村农民技术员刘玉坤经过反复实验,率先用大拱棚种植越冬蔬菜并获得成功,亩收入达到4000元,是种植粮食作物的10倍。大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宝城街道西瓜产业化创造了可能。 1988年,一场嫁接技术革命的降临,彻底改变了这里的农业格局。农技站农艺师毛兴德与农民技术员刘玉坤一道经过上百次的反复实验,在国内率先用西葫芦嫁接西瓜获得成功,使西瓜“重茬”问题得以解决。“重茬”问题的解决,极大地提高了西瓜种植的土地效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民日报》、《农村大众》等新闻媒体对此做了专门报道之后,西瓜嫁接技术迅速得到推广,大棚瓜菜种植形成燎原之势。自1991年起,宝城街道瓜菜大棚以每年2000亩的速度增加。目前,宝城街道4.7万亩耕地全部实现了保护地栽培,宝城街道也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西瓜第一镇”。 假如西瓜上市的时候来到宝城街道,这样忙碌的景象肯定会给来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西瓜市场内车水马龙,来自全国的大货车会如期而至,人山人海,买卖两旺。在大棚地头,职业“收瓜人”会挨个大棚挑选收购西瓜,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也许在这收获的季节,在这喜悦的时刻,在阳光闪耀的大棚边,咬上一口甘甜润嗓的西瓜,才能真正体会“天上甘露美,昌乐西瓜甜”的赞誉绝非浪得虚名。 昌乐种植西瓜的范围很广,涉及的镇街很多。原先没有规范管理,“尧沟西瓜”、“鄌郚西瓜”、“五图西瓜”等地域品牌混乱,不利于昌乐西瓜的品牌推广。为了统一品牌,凝聚力量,昌乐统一了“昌乐西瓜”的品牌,劲往一处使,抱团打市场,为昌乐西瓜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征程。 2008年,昌乐西瓜通过国家农业部审查、专家评审、网上公示三关跻身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行列。这是潍坊市第一个经国家农业部确认登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2012年,宝城瓜菜示范园新建钢构联动温室5座,并新上自动控温暖风机等设备,克服了寒冬低温西瓜无法生长的难题,改变了昌乐年前无本地西瓜上市的历史,实现一年四季有西瓜。 赵欣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