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创意典范 ◆旅游产业宝藏 |
寒亭打造市区北部最纯美景区 |
|
|
本报讯 (记者卢姝言 通讯员崔德文 李仲勋 杜在健)“再来一张,要把最生态、最原始的东西变成最美的,一定要不虚此行,”7月30日上午,在寒亭区禹王湿地内,来自市区的摄影发烧友赵先生一行五人在景区葫芦岛摄影。在湿地内,十里杨柳十里荷,一河苇荡戏鱼虾。水漫石桥、苇荡赏鸟、木栈通幽等诸多不胜枚举的自然景观扑面而来,让游客目不暇接,大呼过瘾。如今,在中心市区最北端,一块无人问津的水草地,在寒亭区的精心呵护下,正华丽转身为全市内容独特、生态纯美的景区。 寒亭区从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和经营生态角度入手,全力打造纯美湿地。依托得天独厚的三万亩湿地生态资源优势,以“大产业、大格局”的发展理念,以“一心两轴八片区”的项目规划,形成了以湿地保育与恢复为核心,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为两轴,生态休闲、湿地产业种植、特色水产养殖等为主的八个片区,为市民避暑纳凉、休闲游玩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以农为核的创意开发,成为湿地的特色主题。他们按照地貌特点点布湿地农业,形成了以湿地为核心、以农业生态种养殖为基础、以农业创意开发为补充的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大格局,创意开发采摘饮食、观光休闲、乡村民俗为内容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和景点。具体工作中,他们在核心区规划建设2000亩开心农场,规划设计认养地块和水面320块,推出了以种植采摘、莲藕踩挖、捕捞垂钓等休闲娱乐方式为主的农耕体验游。为延伸文化旅游,他们依托现有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建设农产品自由采摘园,开发四季采摘基地,举办休闲采摘游,举办湿地景物写生。为做强湿地经济,他们把市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创意农业打造景点,吸引游客,创出了一条生态农工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并逐渐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目前,湿地接待游客已达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性收入3000万元。 多产融合,使湿地成为产业“宝藏”。湿地保护性开发,需要雄厚的农业资源。为此,他们在湿地核心区大力发展高效种养产业,先后开辟种植6000亩莲藕,引进万亩河豚产业园项目,打造万亩竹柳绿廊经济园、3000亩现代渔业项目。在核心区外围,他们大力发展万亩枣林带、万亩冰糖籽甜瓜基地、万亩小香米培育基地,实现蔬、果、林、渔种养优势的聚合,做强湿地农业。目前,仅湿地内的莲藕、水鸭蛋、鲫鱼等特色农产品和水产养殖,年产值即达1.6亿元。同时,他们依托生态水源,积极发展有机特色农产品和品牌建设,以地理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保护产品为重点,加强新的农产品品牌规划和建设。目前,“一地八宝”的龙虾、毛蟹、草虾、鲫鱼等都成为响当当的生态品牌,成为留住广大游客的重要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