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看王坟如何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经济 本报记者 赵欣波 通讯员 崔广杰 |
|
金秋时节走进青州市王坟镇,绿水青山映入眼帘,记者一行顿感神清气爽,连呼吸都成了享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记者对这句话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王坟镇是潍坊市重点发展的生态旅游型小城镇,近年来,该镇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产业基础,全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致富门路,镇域经济实现了绿色崛起。 生态旅游的品牌效应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王坟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王坟旅游资源丰富,“三山两水一墓”,即仰天山、玲珑山、逄山,黑虎山水库、钓鱼台水库、衡恭王墓等景点,犹如明珠般镶嵌其间,为王坟带来了独特的生态条件。“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国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等荣誉,则为王坟增添了发展软实力。 “为了科学有序开发旅游资源,我们实施了旅游发展‘1234’战略,全力做大做强生态旅游文章。”该镇主要负责人说,一是打造一个大景区,将整个镇域打造为不收门票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加快九龙峪、清风寨景区等大项目建设进度,形成“大项目带动、处处有景点”的大旅游格局。二是打响两个品牌,发挥“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和“中国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两项荣誉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聚集人气,增加客源。三是构建三条旅游带:镇区东部建设集旅游、文化、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休闲产业聚集带;镇区南部依托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构建集观光、健身、休闲于一体的森林生态旅游带;镇区西部串联仰天农庄、青龙山果蔬、侯王山庄等有机农业园区,构建产业观光旅游带。四是突出四项支撑,即突出市场化运作、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延伸、宣传营销推广和基础服务水平提升。 现代农业的致富效应 农业是王坟镇的传统产业。近年来,该镇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变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进程,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高效示范园区,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该镇按照“政府引导、园区示范、市场运作、全域发展”的工作思路,实施示范基地、龙头项目、有机品牌、农民专业合作社“四轮”驱动战略,成立了王坟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镇区西部规划建设了1200亩的现代农业重点发展区,相继建成仰天农庄、东方益林、“一正”有机农牧基地、青龙山有机果蔬基地等10大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了“村村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格局,有机种植已达2.5万亩,覆盖了全镇70%的村庄,有机产品涵盖蔬菜、果品、小杂粮、畜牧等多个领域,“仰天山”牌蔬菜、“燕子村”香椿等63个特色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青州山楂”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名称。 生态产业的集群效应 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当地山楂果品资源的原产地优势,狠抓果品资源的转化,大力发展果品加工业,建设了1270亩的果品加工业项目区,现有通过QS质量体系认证的果品加工企业138家,从业人员1.8万人,山楂制品已形成5大类20多个系列品种,年产山楂系列制品8万吨,占全国山楂制品份额的70%,国际市场份额30%,年创产值8.5亿元,上交税收680多万元。 为培植壮大特色种养业,该镇还规划建设了4200亩的盆景苗木花卉产业园区,入驻经营业户325家,年创产值3500万元以上。建成了4处香椿种植基地,发展有机香椿8200亩。规划建设了1200亩的大型根雕市场,年可实现交易额5700万元,从事根雕加工的农户达到380户,户均年收入8万元以上。最近,该镇与法国鲁尔庄园达成合作意向,规划建设了百纳城葡萄种植园1185亩,休闲观光采摘园200亩,项目建成后,可年生产优质葡萄2000吨,酿制葡萄酒1588吨,接待农业观光游客200万人次。 环境就是生产力,生态就是竞争力。坐拥优越的自然条件,同时能够充分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让优势更优,长处更长,是王坟镇科学发展的秘诀。旅游、农业这两张牌的打响,为王坟开拓出一条生态发展之路,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