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玉凤
每年的重阳节、雷锋日前后,都有不少单位、组织、志愿者去交通便利的养老机构献爱心、送温暖。于是,关爱老人的现场不仅有慰问品,有欢声笑语,有爱心一片,也出现了有的老人一天洗了6次澡还不行、重阳节洗了7次脚还不够等尴尬现象。而节日献爱心活动过后,依然是老人们常常寂寞的身影和期盼社会关爱的眼神。 不可否认,这种节日扎堆式的送温暖也是一种表达爱心的方式,但这种献爱心的方式却因一阵风、搞突击、一哄而上及忽视老人的实际需求、忽略老人的切身感受而使爱心打了折、走了样:不但有“绑架”老人意愿之嫌,且让一部分老人身体上“吃不消”,心理上“受不了”,成为“甜蜜的负担”。 重阳节、雷锋日,这样的节日每年只有一两天,而老人们需要的关爱则是持续经常的。因而,献爱心活动不仅要契合老人的实际需求,更需做到“细水长流”。这一方面需要各方献爱心人士能多一些对老人的体谅,科学安排时间,尽量错开高峰期。另一方面,相关单位也应通过沟通,合理排出献爱心时间表,让献爱心活动做好“接力”,让老人们常年都能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