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新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特别关注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我省出台多项职业教育新政
前三个季度全市幼儿园建设进展顺利
新闻“泛娱乐化”不可取
我市中职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确定
2013年10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泛娱乐化”不可取



  卢姝言

  新闻,是严肃、准确的代名词,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有些新闻正在走向“泛娱乐化”。随手打开一些报纸、杂志就可以看到一些充满噱头的文章,打开收音机也会听见一些主持人正在胡吹八侃,针对这种新闻“泛娱乐化”的现象,笔者有几点思考。
  新闻“泛娱乐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当前人们的文化价值呈现出由统一向分化转换,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的愉悦,人们感觉娱乐化的新闻,可以使他们在工作压力之余获得放松,所以一些娱乐性的新闻受到欢迎,而一些媒体为了迎合受众,在急切的转型中抛弃了基本原则,导致了新闻“泛娱乐化”现象的产生。
  新闻“泛娱乐化”是经济利益的驱动。正因为“泛娱乐化”的新闻有受众,所以这种新闻也成为一些媒体创收的法宝,用这些娱乐性的文章来吸引眼球,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笔者有一次听到电台的主持人做的一期节目就是比吹牛,看哪个听众吹牛吹得大。在地铁里也常常看到一些小报,靠刊登明星的绯闻情史,或者编造虚假新闻来吸引受众眼球。
  国外新闻媒体对我国新闻媒体的影响。应该说,新闻“泛娱乐化”,不是我们国家新闻媒体的首创,一些国外新闻媒体可谓是这方面的先驱,改革开放以来,处在文化传播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西方国家新闻界所追求的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等新闻价值要素以及运营模式、操作方法都不可避免地对我们的新闻媒介产生影响。
  笔者认为,新闻“泛娱乐化”为我国媒体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媒体格调的庸俗化造成媒体公信力的下降是最为严重的影响。受众对于媒体报道的新闻持有怀疑态度,使得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大幅度下降。媒体的娱乐化过度,势必影响传播媒介功能的有效发挥,影响媒体正能量传播的有效发挥。所以,以这种方式获取高发行量、高收视率是不可取的。
  新闻的“泛娱乐化”容易滋生虚假新闻。在现代传媒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一些媒体为了获得高收益,无所不用,而新闻的“泛娱乐化”,极易导致虚假新闻的产生。比如《河南新郑原副市长出狱后卖烧烤》这则纯属编造的假新闻,却被几家媒体登载,而《廉政瞭望》杂志更把两年前的“冷饭”拿出来炒,造成恶劣影响。《退役冠军摆摊为生》这篇假新闻,把亚军变成冠军,就是为了片面追求新闻的“显著性”和“轰动效应”,导致了假新闻的滋生繁衍。
  新闻记者应该尊重手中的笔。每个新闻记者应该用手中的笔来记录真实,与时代主旋律同行,而对这些的记录应当秉承一名记者的良知,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记者”这个名字。媒体不应当仅仅为了“收视率”,为了新闻的影响力,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和庸俗需求,势必会违反新闻原则,违背职业道德,扭曲价值取向。那些为了片面追求商业利益而制作的“新闻”,不仅不能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反而可能因为这些娱乐化、媚俗化的报道,使社会形成不正之风,每一名记者都应该用责任感与良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文明。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