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质量 抓特色 创品牌 |
——安丘市凌河镇办人民满意教育侧记 |
|
□特约记者 张春梅 通讯员 张振升 郭德强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安丘市凌河镇教管办面对镇域教育发展新形势,立足新起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教育公平为首任,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创新性构建镇域一体化均衡发展的教育机制,高端打造镇域教育发展品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断开创全镇教育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提升质量 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提升质量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永恒主题和学校办学的生命线,也是人民群众对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打造提升镇域教育品牌的内在需求。”安丘市凌河镇教管办主任王振中说道。 凌河镇教管办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将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各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教育工作中心,努力实现全镇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工作中,凌河镇教管办实行随机听课制度,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周教管办主任、教管办成员、校长都要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听一节课、搞一次家访、与一线教师进行一次座谈”,真正了解课堂情况和教师需求。抓好教师培训和教科研工作,在全镇开展“大练基本功,全员听评课比赛,追求高水平”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全镇教师参与市里统一组织的教师培训和网络研修,且均以高分通过;将全镇中小学划分为五大教研片区,开展横向同步教研,在此基础上,以学科学段为依据,成立16个中心教研组,设立名师工作室,定期组织学科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和综合能力。 在凌河镇石家庄小学,每天第三节都是展示课,由获得安丘市级优质课一等奖以上的教师主讲,其他没有课的教师都习惯性地去听课。一进课堂才发现,教师比学生还多。该镇凌河小学每个月都联合片区内3个学校,开展集体备课、送课等教研活动,实现了教研交流的常态化。凌河镇教管办教研室主任封永堂说,当前全镇形成了争当名师的良好氛围。仅上学年,全镇就有33名教师获得安丘市教学能手称号,8名教师获得潍坊市优质课奖,1名教师获省优质课奖,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狠抓特色 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12岁的李子萌从小就跟着进城务工的父母在城里的小学读书。去年,父母却把他送回老家的凌河小学读六年级。近两年来,像李子萌这样从城市回流凌河的学生有20多名,还有近百名外地学生慕名到凌河来求学。究其原因,是该镇教管办实施的特色管理,即镇域教育一体化建设。 镇域教育一体化建设,即将镇域内强校与薄弱校结为一个发展共同体,抱团发展,通过强校在教育管理、教育科研、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辐射带动和帮扶作用,最大程度实现共同体内各学校间的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和成果共享,提升各校办学水平,促进各校之间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均等化。 凌河镇教管办主任王振中说:“实施镇域教育一体化,实现优质教育均等化难点在于学校硬件建设的均衡,关键在于薄弱学校师资水平的提升。” 在学校硬件建设方面,该镇政府每年将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了学校建设,仅2013年,凌河镇政府就投入近2000万元用于校舍建设工程,先后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内部设施配套工程和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工程,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基本实现学校硬件建设无差距、软件配备无差异。同时,为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镇教管办除每年拿出专门经费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外,还通过采取优质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送课到校、学科走教、校际交流等方式,来推动镇域内教师的合理流动,努力实现全镇师资水平的综合提升。 目前,安丘市凌河镇教育一体化建设已从义务教育延伸至学前教育,将以中心园作为龙头,统一管理、统一保教,师资均衡、教育设施均衡配备,从整体上提升了全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争创品牌 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安丘市凌河镇教管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精心做好创先争优与教育品牌,打造深化的结合文章,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立德树人”的德育品牌。凌河镇在加强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德育为先,构建了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位一体的德育新模式,通过开设德育课,举办演讲比赛、主题征文、星级评选等活动,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努力实现了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今年以来,先后有46名学生分获潍坊市道德小模范、文明小公民,安丘市感恩实践小孝星、小名士、小明星等荣誉称号。 “创新实践”的育人品牌。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凌河镇凌河中学的高雨涵一会儿工夫,就剪出一件艺术品,得到了专家一致认可。在凌河镇中小学,像高雨涵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近年来,该镇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各种创新创意大赛中获奖50多项,近200名学生凭创新成果在综合素质测评中获得优秀等次。 “问题会诊”的教研品牌。以安丘市教研室实施的“塔式教研”为基础,在凌河镇教师中挑选部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建了“问题会诊”工作室,工作室在全镇各校征集、筛选、确定了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30个重点研究问题,通过定期召开交流会、研讨会、推介会等形式对确定的问题进行研讨和解决,它的特点是针对性和实用性强,且校内教师全员参与。今年以来,各校先后研讨解决问题17个,确立教研课题12项,被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的教研成果9项,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