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付生)今年以来,我市严把环境准入关,有效控制污染增量作为环评工作的首要责任,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严格按照《环评法》要求,认真做到“四个严”,有效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重点问题的解决。 严守两条“红线”。严守国家政策“红线”,对违反国家及省有关产业政策、行业准入等文件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严守生态“红线”,对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严禁审批污染项目。严把化工门槛。严格执行化工“三个不批”,即新建的化工园区一律不批;化工园区之外的新扩建化工项目一律不批;对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或运行不正常的园区,新改扩建项目一律不批。严格总量控制。为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将新增污染物总量确认作为环评审批的重要前置条件,对没有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严格控制燃煤总量,对建有燃煤设施的项目一律不批,强制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严格区域限批。在污染严重且长期得不到改善的重点流域、区域、工业园区及未完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县市区,对增加排污总量的新改扩建项目一律暂缓审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