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海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商务之窗
 
标题导航
女 生
雀来堂诗选
恭喜《遛脑》得奖
成 长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2013年12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恭喜《遛脑》得奖



  作为评委之一,我力推《遛脑》。在颁奖大会上,是麦家为《遛脑》颁发的奖杯和奖状。走下颁奖台,麦家坐在我旁边,很有意思地对我说,炳信至少有两点可疑。我悄然低声,何以见得?麦家两眼很有神地关注着获奖人正在发表的获奖感言,却意味深长,似乎经过深思熟虑地说:之一,衣着相貌,举止做派,言谈话语,方言声调皆不像港客,亦非想象中的香港成报老总;之二,剑走偏锋,语不落俗,有风格。看麦家两眼有睿智之光,我怀疑,田炳信很可能会走进他的下一部小说,是什么样的人物我不好说,麦家小说中的人物谁能琢磨得清呢?炳信有了归处。
  雨落半坡,剑走偏锋。有大路偏不走,攀岩登岭方感山后独有天地。遛狗、遛马、遛车、遛鸟、遛弯、遛腿、遛嗓,从来没听说脑有遛者,麦家言之有理。
  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善为酒者不沽。莫等炳信谈思想,尤其在其把酒临风,对烛独坐,望天长歌,得意忘形,突发奇想之时。
  我和炳信同入一门,是同届毕业生,一同走进新华社,所不同的是他入的是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我入的是新华社山西分社。新华社的入社培训教育我俩分在一组,可以说“三同”:同吃、同住、同学习。让我惊讶的是,那时我们刚到分社,东南西北还没分清楚,炳信言其已发了五篇通稿,我们小组无人信之,皆斥之,言之无实,实不堪言。没想到,炳信乃极其认真直至较真的内蒙热血汉子,此言污其面如刀利其心,他竟然在周末休息时跑回分社,把已发出的五篇新华社通稿剪报拿回来,让众人皆看得目瞪口呆。炳信此人可交!那时候我们正年轻,血一涌上腔子,何论“刺刀见红”。
  言时光如白驹过隙,兔起鹊落,那须是回首望。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老子言,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其言,当有千层万层解义。数年后一寒冬,正值大风暴雪之夜,田炳信突然闯入,一身寒气,一身江湖,有些老版的《林海雪原》中杨子荣的味道。二话不说,拉着我就走,原来他已是内蒙古分社的办公室主任,为给分社改善生活,不知用了什么“路子”、什么招数,为分社搞回一卡车大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山西太原供应依然十分紧缺,市民一个人一个月只供应三斤大米。田炳信让我找口袋跟他走,来到卡车前,他解开滚了一身土的羊皮大衣,抽出一把蒙古刀,在一麻包大米上狠狠地划了一刀,着着实实地让我漏了大半口袋。那时候大米金贵啊!那多半口袋光亮耀眼的大米我们都没舍得吃,一直给女儿开着大米小灶。说起来几十年过去了,但那时那景却丝毫未忘。看到他风餐露宿的艰辛,想起那时车匪路霸的嚣张,真不放心他。炳信呲着板牙对我笑,说恶鬼都怕咱,咱怕过谁?把挂在羊皮大衣内侧的蒙古刀露出来,得意地拍了拍说,为了分社的父老乡亲,咱敢“一肋插刀”!我当时就感慨万千,万千化为一句话,内蒙古分社的父老乡亲们有福气!
  那时候,新华社各个分社的记者经常到总社来改写稿子,五湖四海聚在总社招待所的6号楼里好生了得。那时候业务空气浓厚,记者们相遇哪有一个说谁发财、谁升官、谁出国、谁买车买房的?都一个心眼儿地谈稿子,聊情况,碰思想,忙得白加黑。一旦“交了差”,兄弟们就喝大酒、侃大山,其实那也是一种交流,很多后来有些影响的稿件都是在这种“侃山”之中产生的火花。当时我们都说,记者无废话。那个时期,新华社有五大“超九段侃手”,田炳信荣膺其一。大家伙儿爱和炳信神聊,一是基于他熟悉基层生活,二是他思想活跃,绝不囿于框框。什么事情到他嘴里,总能说得活灵活现,毛须毕见。炳信侃起来神在离经叛道,思维、看法、见解,多带旁门左道,甚至“邪门歪道”,绝不按常理出牌,绝不按文件讲话。我们皆说,大海航行靠舵手,他头摇似鼓,偏说大海航行靠自己,由此侃开,一发又不可收拾。那时新华社大食堂每晚十一点有夜餐,我们大家看他侃得云山雾罩,草原大海,领袖百姓,男女两性的,小作休息状,齐声唤,马上去吃夜餐。谁知一看表,齐声骂他,原来已经到凌晨两点。这就是田炳信。
  炳信文章写得不错。文如其人,写得也痛快敞亮,也热血男儿,也剖心沥胆,也敢作敢当。有些内参写得也惊心动魄,也仗剑而起,也秉公为国,也扶弱济危。
  谁也没想到,我在广东见到他时,他竟然离开新华社做起房地产来。人各有志,炳信也是个认准一条路,九头牛也拉不回头的人。有意思的是,当他全程陪我时,他身后总有几位“范”缠着他要买楼盘,他佯作不见,仿佛专心致志地陪着我逛那个陌生的城市。我心中老大不过意,他对我说,广东人都有“钱光”,眼睛只注重钱的反光。现在从我手中买一幢楼,不用多,十年后就是十幢楼。没想到炳信经商亦能悟出商道。
  再后来,几经曲折,几经风雨。他又转回到新闻圈里,最终到香港成报当老总。我得知之后,先是一顿即是一乐,我欣赏炳信的精神。
  那天都半夜十二点多了,他从机场赶来,非要我出去聊聊,我都上床了,但你遇上炳信来,还说什么?新华社周围的大小饭店都打烊了,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处挂着“巫山烤鱼”的小店,进去喝着烧酒,聊着天南海北,我感到炳信依然那样健谈神侃,依然那样眼光独到、睿智,依然那样敢说敢道,依然那样热血沸腾。
  说起来,炳信也是要“翻六张”的人了,但人不老,思想更新,能写出“遛脑”来的人,会送给你一个新的世界。我写此序也是为了让你认识认识遛脑的人。
  2013年11月1日于北京逸然斋
  (原新华社副社长、高级记者崔济哲为田炳信《遛脑》一书所写的序,略删。)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