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有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首耳熟能详、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勾起了多少人的美好回忆。更令人欣慰的是,“乡愁”这个词出现在了最近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中,令人眼前一亮。 “乡愁”体现的是人文情怀。“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的见山,看的见水,记得住乡愁。”诗一般的语言出现在政府的施政蓝图中,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人文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对人精神情感的尊重。历史是一面镜子,毁之易,保存难。文件中“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话语,确实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中央不仅是对个人家园的保护,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保护。 “乡愁”体现的是文风的转变。会议公报一向保持冷静严谨细致的文风,但“乡愁”等沁人心脾文字的出现,一改冷冰冰的文风,注入了贴近群众、熨帖心灵的文字,的确温暖很多人的心灵。转变“四风”,转变文风是应有之义。高高在上、曲高和寡的文字即使水平再高,群众不明白、不理解、不接受,引不起共鸣,又能有什么作用?“乡愁”一词的出现,之所以引起广大网民的热议,足见这一词、这一文风带来的效应。 “乡愁”体现的是务实的作风。现在,中央正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乡愁”一词的出现,既是群众内心的热切期盼,更彰显中央解决城镇化问题的务实态度。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任何一项政策的落实,如果没有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乡愁”却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最大限度积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这正是民心所向、民心所盼、民心所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