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年代 2013年,孙国琛结束了自己16年的军旅生活,从北京回到了潍坊。 离开潍坊的时候才18岁,再回来的时候已经年过三十岁。16个最美好的年华,孙国琛留在了军营之中。脱下那身天蓝色军装的时候,孙国琛热泪横流。为什么流泪,他自己说不清,要离开那么熟悉的军营,要离开那么多年一直摸爬滚打在一起训练、工作的战友,心总是很柔软,泪总是很充足,话语总是太苍白…… 与无数个2013年11月25日离开军营的老兵一样,孙国琛对军营充满了留恋,充满了不舍。这种不舍,很容易让他想到1997年他离开家,在车站与父母挥别的情景。 孙国琛告诉记者,他离开老家安丘市石埠子镇,直接就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那是个无数军人都向往的地方,每天天安门前升旗是他们,每次国家元首来访,各国政要来访,三军仪杖队都是必修课。 然而,荣耀也与艰辛相连。孙国琛刚当兵不久,就遇赶上了准备国庆50周年阅兵。孙国琛是列兵,列兵就要站成一座山,站出国格军威。备战那次国庆阅兵,孙国琛他们是这样训练的。早饭是两根油条一碗小米粥,之后便站在两块呈六十度摆放的木砖上,一站最少6个小时,其间连上厕所都不允许,而且两腿之间还要夹一个螺丝帽。 不是每一个三军仪仗队的成员都需要经过如此苛刻的训练,然而要面对重大任务,仪仗队绝对拉得出,顶得上。孙国琛说,这是他们的传统。身高至少一米八,清一色的“国”字脸,这就是三军仪仗队留在外人心中的印象,然而对于这里的成员来说,远不止这些。 1999年10月1日的国庆阅兵,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直播中无数次出现列兵的镜头。出镜的那名列兵,不是孙国琛,他那个时候站在金水桥西侧,保持着与那名列兵一般不二的姿势。 孙国琛在仪仗队工作了八年,期间共执行迎接外国元首、军队高级将领等仪仗司礼任务150余次,执行大项演出任务6次。此后他被调入空军,在2005年空军成立56周年阅兵中,担任女兵方队总教练;2005年至复员前,在历年部队新兵训练工作中担任教员。 孙国琛复员前是四级军事长,他走的是自主择业,回来时带着自己在部队荣立的五个三等功。 孙国琛很知足,部队锻炼了他,家里有娇妻爱女。从2008年结婚,妻子俎暖暖便顶着光荣的“军嫂”之名,与他两地分居了6年。6年,国琛觉得亏欠妻子很多,三年前女儿出生,妻子的任务更重。 2013年复员前,孙国琛利用假期把新房装了。从选料到设计,从打扫卫生到门窗定制,都是他忙前忙后。他要给妻子给女儿一个回报,同时也给自己一个交待。 “部队锻炼了我的执行力和做事的严谨态度,这些都对我回到地方有帮助。”孙国琛说,从部队回到地方,部队的首长还有地方的亲友,都在帮他张罗工作,2014年开始,他希望自己回到地方,找到一个工作,从一名出色的士兵,到一位勇于担当的员工。 记者骆雁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