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商业银行服务收费新规出台
企业占荒山林地不再免征土地税
1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2.5%
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
外交部长王毅就朝鲜半岛局势阐述中方立场
朝韩决定按既定计划举行离散家属团聚活动
日本将再次派高官出席“竹岛日”活动
英国财相称苏格兰若独立就不能使用英镑
意大利总理莱塔宣布辞职
中国速滑取得冬奥会历史性突破
2014年02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速滑取得冬奥会历史性突破
张虹女子速滑1000米摘金 意义堪比刘翔110米栏夺冠



  据新华社索契2月13日电 (记者马向菲 王镜宇)中国大道速滑的冬奥金牌梦终于实现!赛前名不见经传的女子速滑选手张虹在13日的1000米比赛中横空出世,勇夺冠军。这是中国队在冬奥会历史上夺得的第一枚速滑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在索契冬奥会的第二个冠军。
  当日,张虹与卫冕冠军、加拿大的内比斯特同组比赛。她凭借强劲的滑行,始终将对手压在身后,最后她有力的冲刺,将时间定格在1分14秒02,距离冬奥会纪录只有0.19秒之差。
  自中国1980年开始参加冬奥会以来,速滑项目一共获得三块银牌两块铜牌。张虹夺冠改写了中国速滑的冬奥会历史,开启新的篇章。从某种意义上说,张虹获得的这个冬奥会冠军可以和刘翔的奥运会110米栏金牌相媲美。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肖天说,这是中国冬季项目的重大历史性突破。
■评论
中国速滑拥抱“春天的奇迹”
  生活就是这样富有戏剧性。在你几乎准备放弃的一刻,“奇迹”突然出现。1月13日晚,心静如水的张虹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令人意外地夺得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金牌。经过22年漫长等待,中国速滑人终于昂首迈上新的台阶,拥抱新的春天。
  对于中国冬季项目而言,这是异常宝贵、极具价值的一块金牌。速度滑冰是冬奥会的王牌大项、基础大项,也是最受欢迎、历史最悠久的项目之一,相当于奥运会的田径、游泳项目。从某种意义上说,张虹获得的这个冬奥会冠军可以和刘翔的奥运会110米栏金牌相媲美。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肖天说,这是中国冬季项目的重大历史性突破,绝非虚言。
  张虹成功的背后,是几代中国速滑人不懈努力的结果。1992年叶乔波在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获得奖牌之后,王曼丽、任慧、王北星等优秀选手曾先后向金牌发起冲击,却因种种缘由与梦想失之交臂。但是,他们失败的经历也是一种财富。本届冬奥会,在事先最被看好的女子500米项目上,张虹和王北星无缘奖牌,沮丧和失望再度袭来。很多人都以为中国速滑人将再次空手而返。然而,张虹的教练冯庆波在步行返回运动员村的路上平静地告诉记者,1000米我们再来,应该有奖牌。天道酬勤,张虹、冯庆波及其他许许多多人的努力
没有白费,雨后的彩虹终于到来。  中国速滑的突破也是一种必然。喜爱滑冰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在并不广为人知的速滑项目上,全国注册运动员达到了600多人。有了更加雄厚的群众基础和更加充裕的后备人才库,中国速滑捅破窗户纸其实也是早晚的事。       (据新华社)
■特写
1分钟 改变历史
  “内道,张虹,中国。”索契冬奥会女子速滑1000米第七组比赛前,现场播报员高声念出中国选手张虹的名字。看台上穿着中国队队服的黄色身影沸腾起来。
  “外道,克里斯蒂娜·内比斯特,加拿大,奥运会冠军。”全场观众一阵掌声。
  张虹仿佛没有听见任何动静,她俯下身,专注望着洁白的冰面。
  两天前的500米比赛也是在这条冰道,张虹与温哥华冬奥会亚军、德国老将珍妮·沃尔夫同分一组。初次征战冬奥会的生涩,与名将同战一条赛道的些许忙乱,让她与奖牌擦肩而过。那场比赛张虹输得心不甘情不愿,个性爽利的东北姑娘心里憋了一口气。
  站在1000米比赛起跑线,张虹回想起带了她6年的教练冯庆波的话:“拿块奖牌回来!”
  “啪!”发令枪响起,张虹如离弦之箭冲了出去,100米,200米,400米……冰面在脚下迅速滑过,她始终将内比斯特甩在身后。现场大屏幕上快速跳动的数字很快定格:1分14秒02,比奥运会纪录仅仅相差0.19秒。全场掌声雷动。当时谁也没想到,这是一个改变历史的时刻。
  张虹很开心,却没有忘形,后面还有11组22名选手,她们当中高手如云,谁能预料最终的结果?
  时间一分一分过去,每一组选手踏上冰面,都让张虹的心里揪一下。进行到最后三组时,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荷兰的四块奥运金牌得主埃·乌斯特,1分14秒69。
  美国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布·博韦,1分15秒47。
  张虹赢了!她高举鲜艳的五星红旗环绕全场,现场所有的中国人又笑又叫又跳。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称赞这是“中国冬季项目重大的历史性突破”,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赵英刚激动得哽咽失语。为中国实现冬奥奖牌突破的叶乔波红了眼眶。
  短短的1分钟,结束了中国速滑人艰难而漫长的等待,实现了苦苦追寻34年的金牌梦。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