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建波
近日,有网友在论坛上发帖,称上初中的女儿扶了一位摔倒的老人,并拨打110向警方求助。这位网友一方面为懂事的女儿感到骄傲,另一方面也担心这种善行会不会为女儿带来麻烦?同时,网友也有些困惑,孩子的世界是美好的,该不该让孩子过早了解这个世界的不完美一面?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塑造孩子,最重要的是塑造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善良的心,就等于给了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孩子的心灵犹如白纸一样纯洁,恰当的教育才能使其五彩斑斓,不恰当的教育则会让白纸蒙尘。我们传递给孩子什么样的价值观,影响着孩子的人生态度与生活选择。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在他们未成年的时候,我们更愿意他们多接触这个世界积极、健康、阳光的一面,而不愿意他们接触不完美,甚至是阴暗的一面。 但这个世界从来都是真善美与假恶丑共存的。马年新春,几起很有代表性的“扶人”新闻又摆到我们面前;交警扶起老人,第一句话被问“小伙子你怎么撞我”;肇事者撞完人逃跑,“奔驰大叔”先拍照取证再施以援手……相比观看春晚小品《扶不扶》的会心一笑,现实更令人五味杂陈。虽然我们可以暂时把社会的“另一面”和孩子的世界隔离,但却无法将它永远屏蔽。 家长或者老师,应该对孩子见到老人摔倒在地之后,毫不犹豫地上前救助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但同时也要把这么做可能面临的风险告诉孩子,也就是把这个世界的“另一面”告诉孩子,让孩子懂得,救助别人的时候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人倒了扶得起,人心倒了扶不起。”笔者以为,我们要把“扶不扶”当成是教会孩子认识世界“另一面”的切入点,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教会孩子面对这种突发状况时的正确做法。这既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也是对整个社会负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