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红军
据北京卫视报道,日前北京交警查处一酒驾司机。情急之下,这位酒驾司机搬出了干爹“王书记”,并煞有介事地要求干爹“王书记”前来救场。不管这位司机的干爹“王书记”是否属于子虚乌有,传出这样的信息,还是值得人们警惕。 在国人的传统意识里,“拜干爹”多为女性所为,不曾想,如今男性司机也开始热衷于“拜干爹”,并把这种做法视为一种时髦和荣耀。 司机缘何热衷于“拜干爹”?说白了,司机拜得不是“爹”,而是“爹”手中的那点权力。从这位酒驾司机的口中得知,这位司机的干爹为“王书记”,也就是说,他的干爹为一官场中人。这位司机为何不拜张三李四为干爹?还不是看中了干爹“王书记”的那个头衔。司机拜干爹绝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大家想一下,司机与干爹的“父子关系”一旦成立,不尽的好处将会滚滚而来,别人送礼,干爹有份,这位司机也会跟着沾光,一旦出了事情,比如违章肇事、酒后驾驶等,由于有干爹罩着,就能逢凶化吉,立马摆平。然而,这位司机恰恰忘记了,酒后驾驶已经触犯了刑律,甭说是干爹,恐怕就是天王老爷也救不了他。 不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圈,一个人认不认干爹,那是他的自由,但是,若把认干爹视为一种社会“摆平器具”的时候,就应该反思我们的社会的法制品质。一个司机为何要拉大旗作虎皮,把干爹在关键时候“派上用场”?颇值得人们深思和追问。倘若干爹啥事也过问不了,出了事一切都有司机自己兜着,这位司机还会如此热衷“拜干爹”吗?在笔者看来,司机“拜干爹”拜得不是“爹”,而是干爹的“权力”,因为有了干爹的关系,除了得到不菲的物质利益外,还能挽狂澜于既倒,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之? 但是,就一个社会而言,司机拜干爹绝不是啥好事情,它是权力尚未关进法律笼子里的一种体现,当权力缺乏监督与制约的时候,就会衍生出无数的荒唐事。眼下,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可现实语境下还有些事情体现着一种人治情结,有些事情一个官员的电话,一个条子就能解决问题,实乃法治社会的悲哀。 司机热衷于“拜干爹”,这一个案例说明,尽管我们国家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可在某些特定语境下,权力的影响力依然无处不在。由此也在警醒世人,我们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依然任重而道远。只有把权力真正关进法律的笼子里,司机拜干爹才会寿终正寝。 司机热衷于“拜干爹”拜得不是“爹”是“权力”,诸君以为然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