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砚,作为文人书案前一生相伴的用具,被赋予了极高的文化内涵,鲁砚最早见于西汉,唐宋时与“端”“歙”“洮”并称中国四大名砚。鲁砚的材质有红丝石、淄石、金星石、砣矶石、徐公石等,多达20多个砚种。鲁砚的魅力在于砚“有自然材质之美,后天人文之工”,强调石料的天生自然形态,注重作品的自然材质美感,点缀诗文、书画等中国文化精髓来增添作品的文艺情怀。 自古以来,鲁砚的赏玩之风甚炽,砚痴砚迷亦不在少数,孙凤海就是其中一位。 初见孙凤海,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一双手厚实有力,一块块坚硬的石材,经他的双手,变成了一块块文化气息深厚的砚台。在他的工作室里,记者被数十方砚台围绕,仿佛进入了一个清新雅致的传统文人世界:古朴的古琴,典雅的宝瓶,缭绕的云雾,潺潺的溪流,梅兰竹菊吐露清芬……从1996年开始制作第一方砚台开始,孙凤海历经17年夜以继日的雕琢,制作出红丝砚、砣矶砚、田横砚、徐公砚、紫金砚、金星砚等有代表性的鲁砚精品1000多方,每一方砚都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精心题写的砚铭,砚铭又会根据砚的不同材质和雕饰选择不同的字体书写,砚和砚铭的完美结合造就了深邃的文化内涵。 孙凤海的艺术灵感,来自他扎实的生活底蕴。这个出生于1970年的典型山东汉子来自昌邑围子,他自幼酷爱书画,钻研绘画、书法、文学、地质等知识,他师古不仿古,苦心孤诣,埋头实干,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砚雕技艺。他的作品突破了传统砚雕艺术表现手法的束缚,开创了现代砚雕艺术风格流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制砚界领军人物、著名鲁砚大师刘克唐见了他的砚后,迫不及待地将其收归门下。 近年来,在刘克唐先生的指导和帮助下,孙凤海走遍了省内的砚石产地,对各个坑口进行了详细考察,并结合砚石产地的县志、史志等历史文献资料挖掘出多个史上有记载而今失考的诸如紫金石、杏山石、冰纹石等鲁砚品种,对重塑鲁砚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作出了积极贡献。 孙凤海常说,一方砚台,就是一个故事,一个生命。在别人眼中不起眼的石材,甚至是废材,在他的手中重新焕发了生命力。例如作品《业精于勤》(如下图),原是一块略有瑕疵的黑色淄石,边缘处有一块竖长型青绿色的“石病”,对于一块完整的砚台来说,这块“石病”是一处无法磨墨的“疤痕”,而孙凤海却巧妙地利用它原来的形状,将它雕成一张竖立的古琴,在砚池左面又雕了一片叶子,砚名取“叶”和“琴”的谐音:“业精于勤”,整块砚台温润如玉,富有文化情趣和内涵,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辛勤耕耘终有收获,2012年,孙凤海的砚雕作品《嫦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荣获“中国工艺美术银奖”,作品《业精于勤》、《瓜瓞砚》在第四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分别荣获大奖。作品《徐公砚如意砚》在中国潍坊第五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评比中荣获金奖。 孙凤海除了在砚雕方面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外,还涉猎石雕、木雕、玉雕、书法、绘画等多个艺术门类,其中以石雕和碑刻成就最为突出。在他的书房兼工作室里,除了砚台外,空间都被书架和厚厚的书籍占据,“这个时代很喧嚣,我用读书和雕刻,来努力寻找内心真正的安宁。”孙凤海说。 记者陈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