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光农民热衷蔬菜 “二维码身份证” |
□从地头到餐桌实现全程可追溯 □既保证了质量又实现了高收益 |
|
本报讯 (记者付生 通讯员王兵 王朋)3月3日,在寿光市文家街道桑家庄村蔬菜种植区,菜农桑利滨用智能手机扫描了棚外小房子上贴的二维码。“这是我家蔬菜大棚的身份证,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与终端服务器连接,接下来的施肥、用药等管理也只需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信息就被同步上传。” 桑利滨所说的数据终端是寿光市新引进的一款蔬菜安全可追溯生产监管平台。为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寿光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桑家庄村的蔬菜合作社首先使用了这款可追溯生产的监管平台,让自己的蔬菜有了“电子身份证”,实现蔬菜从地头到餐桌的可追溯。 据技术人员介绍,这个系统使用非常简单,用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查看整个体系的数据。菜农可使用系统将蔬菜种植过程中的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形成种植日志。蔬菜代收点可通过系统向农户下蔬菜订单,并将蔬菜的抽检、订单和物流信息实时上传。等蔬菜摆到超市后,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蔬菜从种植到采摘的全过程。追溯体系的建立不仅方便了菜农管理蔬菜种植,更让他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桑利滨介绍,这种贴了二维码的蔬菜品质和销量明显好于普通蔬菜,不仅价格高出普通蔬菜,而且完全不愁销路,在北京等地的超市很受欢迎。 桑家庄村村主任桑庆德告诉记者,引进该系统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村里的蔬菜种植质量安全,了解到蔬菜“二维码身份证”的作用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把它作为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监管,打造蔬菜品牌的重要助手在使用。“目前,全村150个标准化大棚都用上了这个系统,效果良好,到今年5月,全村360个大棚就能全部纳入追溯体系了。”桑庆德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