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
3月5日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推出一批文化精品,扩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是政府文化职能重要体现。随着全社会崇文重道之风日炽,政府的文化职能也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活跃,活动范围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方式,也需要转变思路,政府文化职能需要实现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进行转变,建立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本进入、产业补充的多元互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政府是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主导力量。政府应履行职责,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公民需求的基本文化产品与服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发挥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的作用。在我们潍坊,市区内,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已经成为市民的文化活动场所。全市118个镇街全部建有达到省级标准的综合文化站,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全市1205个社区均建成标准的社区文化中心,行政村全部建成达到省三类以上标准的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设施齐全、覆盖广泛的市、县(市区)、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经形成。 除了公共文化设施外,还可以推进社会组织公共文化设施开放,例如各类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这些院校都拥有图书馆、阅览室等文化资源,如果引导他们都对市民开放,将会极大丰富文化资源。另外,中小学、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如果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定向开放、定时开放、租赁使用等方式,将其所拥有的图书馆、文化活动室等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就能最大限度地盘活闲置资源,满足市民需要。 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政府与非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分权的形式竞争性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普遍的做法。可以让企业逐步介入,与政府共同担当公共文化服务重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例如对开放场馆、开展活动吸引群众参与的企业可以予以奖励,降低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本,使公共文化服务走向多元化。 文化的发展,不仅是枯燥的发展数据,还是温暖、真实的市民幸福感;不仅是具体的硬件优势,还要有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让公共文化服务离群众近些、再近些,因为一个幸福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文化的社会,幸福的生活最终要在文化的王国里才能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