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朱永昌 通讯员 张夕强 2013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四一三”战略重点和“突破滨海、提升市区、开发两河”的统筹发展布局,把重点项目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认真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十百千”工程(即实施好10大重点工程,包靠好100个重点项目,统筹好1500个总投资过亿元的产业项目),不断创新推进机制,完善服务体系,破解要素制约,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固定资产投资迈上新台阶。 投资保持健康增长,总量实现新突破。十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05亿元,中国食品谷等工程全部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百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0.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2%。重点调度的1500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完成投资281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82%。在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3430亿元,居全省第三位,比上年增长19.5%,超过计划目标1.5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因和转调创最重要的手段。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优势得到提升。我市以链条式思维引导资金向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现代产业项目成为全市投资的重点领域,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中国食品谷项目形成20万吨的储藏能力,新郎希努尔集团工业化社区项目进展顺利,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3514.6亿元,7家企业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业辐射能力明显提升,服务业投资完成1962亿元,占投资的比重达到57.2%。实施昌邑市宝迪农业科技等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城市承载力进一步提升。以公路、铁路、机场建设为重点,构建覆盖全域、辐射周边的综合交通格局。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涵养水源,改善水质,逐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建成万人以上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50处,集中供水覆盖人口达到94.6%。建成各类水利工程8240处,新增改善灌溉面积76.8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4.9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0.65万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