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活资源变资本 |
——寒亭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农村产权改革侧记 |
|
□本报记者 马林峰 通讯员 崔德文 于志君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因此,通过深化改革来进一步激发农村的活力,包括土地承包制度创新,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以此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随着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更是题中之义。城乡统筹发展和改革需要地权交易制度的更新和创新。为了让农民拥有的资产在有序流动中增加收益,让市场在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寒亭区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共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纳入市场进行交易,搭建起了农村产权交易的市场平台。以寒亭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为“蓝本”筹建的省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也即将获批。这无疑是加快我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破冰”之举。 实现农村权属流动 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实质上是地权的转让,人们习惯称之为土地流转。其中,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是土地流转的重要载体。 寒亭区积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借助建立的省首家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在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共有权、房屋产权及宅基地使用权等农村产权交易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优化了“三农”要素资源配置,也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夯实了基础。 为方便群众办理产权交易业务,寒亭区搭建了“区级交易市场、街道交易服务站、村级信息联络员”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形成一个条理清晰、城乡一体的交易服务网,实现了农村产权资本的活跃流转。同时,通过开通专门交易网站、规范产权交易流程、建立纠纷调处制度等措施,着力提供高效规范的交易服务。 通过流转平台,将土地导入流通轨道,集中归整与开发,让相对固化的农村产权在流转中彰显价值,农民亦可分得一定收益。 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真没想到,这么方便!这个交易市场,不仅信息多、交易免费,而且合同还能得到鉴证,真是既方便又省心。”寒亭街道南营村苗木种植大户王传山高兴地说。 王传山想扩大种植规模,需要租赁100亩土地,近日,他到区农村产权资本化交易市场了解土地流转供应信息。他很快确定了交易对象,并与供应方取得联系。经过几番协商,双方在交易市场签订了合同。
在寒亭,很多靠种地谋生的农民想把地租给别人,但苦于程序繁杂而搁置。现在好了,拿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后,就可以凭借这个证件,到交易中心免费登记,进行土地流转。 实现农村权属流动后,以种植大户、经济合作社的方式进行规模经营,将能达到投入少、产出高的效果。农民除了获得土地经营权流转收益外,还可以选择外出打工、在本经济组织内打工、或者自己创业,扩大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交易模式的多样化是寒亭农村产权交易的一大特点。该区依据交易主体、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开通了“户户流转、集体流转、产权置换”三种交易模式,有效保障了群众利益的最大化。土地流转是农村产权交易的“大头”,通过采取集体流转模式,交易服务组织协调将分属各户的农村产权集中起来,经过“农户—村委会—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项目业主”三次流转,促使土地资源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转移集中。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伴随着新一轮城镇化,农村地权变动将会更加剧烈和复杂。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是土地产权交易制度发展的一个方向。 “产权制度改革,实在是为我们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寒亭街道赵家埠村的李成林说起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满面笑容。 李成林住了大半辈子平房,现在拥有了5套楼房。在区里推行的农村产权资本化改革中,他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房屋产权置换城镇房产,个人资产增加了十几倍。 农村产权资本化是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农业规模经营效率、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关键性制度创新,寒亭区加快了农村产权的确权、登记和颁证步伐,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资产共有权股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进行市场交易。 农村资产交易平台意味着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土地资源,能够吸引更多资本向农业农村流入,通过引导和加快农业生产要素的资本化流动,使农民能够安心、放心地走入城市务工、经商和居住,从而促进了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进一步推进了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