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周 密 青春正值创业之时,青春最富创业激情。近年来,团市委坚持把创业就业作为服务青年工作的最实在、最有力抓手,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为青年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形成了以就业创业观念为先导,就业创业实战平台为依托,就业创业培训为支撑,资金资源扶持为抓手的“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在促进青年创业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 观念先行 激发青春活力 4月11日,潍坊信息职业学院会堂人头攒动,400名学生齐聚一堂,认真聆听台上四名青年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和心得体会。随后,在主持人引导下,台上台下展开了热烈的互动问答,四位青年企业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这是团市委举办的“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分享活动的一个片段。 近年来,围绕助力青年创业就业,团市委优先从增强青年创业意识入手,通过不断的宣传引导和教育激励,努力激发青年创业热情。举办青年创业大赛。为营造浓厚创业氛围,团市委连续举办五届全市青年创业大赛,共吸引2669名选手报名参赛,为130名参赛青年提供7.8亿元信贷扶持,产生强烈社会反响。成立创业导师团。从青企协、青联中优选60人成立导师团,深入高校、企业举办青春创业大讲堂、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青春建功中国梦——青年创业典型报告会”、岗位成才报告会等活动20场,帮助青年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强化政策宣传。依托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和社会机构、团属宣传阵地建立政策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创业政策信息,为青年提供专业性政策解读和创业指导,先后开展政策宣讲200余次,覆盖青年6万余人,引导青年敢于创业。 平台支撑 打造实战沙场 “以前我没有任何创业经验,在商海打拼中四处碰壁,青年创业基地给我提供了创业实践的真实平台,让我有机会积累经验、了解企业”。刘召朗是从潍坊市青年创业基地中走出去的一名青年创业者,通过在青年创业基地中的实战模拟,他积累了一定的创业经验和人脉,并创办了山东永明光电有限公司,迈出了创业道路上的第一步。 近年来,团市委突出一个“实”字,通过实体化平台、实战化模拟和实效性手段,着力解决青年创业就业中面临的经验不足、人脉短缺等现实难题。注重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建设,依托楼宇商圈、孵化器、创业园区或电子商务平台在全市建设青年创业基地30家,借助企事业单位和青联、青企协建立见习基地420家,为全市2万名青年积累实践经验、实现创业梦想搭建起舞台。关注大学生创业,在全市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7家,依托高校建立4所青年创业社,邀请CCTV第一届《赢在中国》比赛亚军周宇等优秀创业青年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就业指导,有效地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资源整合 提供强大助力 刘太金是一名青年创业者,也是潍坊奕佳商城的CEO。2013年公司准备扩大发展,但面临资金瓶颈。在团市委青春创业贴息项目的帮助下,刘太金及时获得潍坊银行贷款300万元,并享受贴息3.2万元,有力缓解了公司发展压力。 近年来,团市委立足于发挥组织优势和杠杆效应,通过加强与金融机构深入合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等手段,努力解决好青年创业起步阶段最需要帮助的资金难问题。深入推进金融助力项目,深化与人民银行、邮储银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的全面合作,实施“金种子”项目、鲁青农信贷、鲁青兴业贷等项目,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推进金融干部挂职工作,为农村创业青年提供资金帮扶,共评定906个青年信用户,授信2.2亿元,发放贷款8000余万元。深入实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争取人社、财政和金融部门支持,积极出台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等意见,为创业青年发放资金3.5亿元。多渠道争取助力资金,向团中央、团省委争取“青年就业创业基金”和青春创业贴息项目,为临朐县争取青年就业创业基金3万元,为35名创业青年争取贴息资金97万元。 技能培训 培育内生动力 近年来,团市委坚持“外力拉动、内力激发”思路,在加强外部资源帮扶的同时,大力开展青年技能培训,为创业青年“授之以渔”。 实施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工程,整合农村青年春季培训、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训等项目,围绕种植养殖、机械维修、信息技术等内容举办各类培训班260期,培训农村青年2万人,精心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100人,形成农村创业致富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的良好局面。实施青工技能提升工程。开展订单式培训,依托全市420家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围绕进城务工青年和青年职工不同业务需求,联合用工企业和有关单位,开展订单项目400个,对口培训务工人员近18000人,帮助15600名进城务工青年解决就业问题。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举办第九届山东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全市青年柴油机维修大赛等活动,广泛组织青工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积极开展企业QC小组评选、技术攻关等活动,激发青工创新学习的热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