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海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良知 真情 灼见
等你,在桥头
韶光中的思念
春天的恋歌
七十年代春游
2014年05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韶光中的思念



  ◎刘丽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鸢都。
  春天,经历了一个冬天的蛰伏,万物复苏,一片欣欣向荣的气息弥漫在人们的周围。纵使春光再美,也挡不住韶光中对逝去亲人浓浓的思念。转眼间,父亲已离开我们16年了,我很想念他。父亲刘方泽是昌潍师专中文系的教授,在校教书育人,呕心沥血,培养了大批青年才俊;在家则是一位慈父,舐犊情深,慈爱如山。
  我今天能弹琴、教琴,要感谢我的父亲。他是我的启蒙老师。第一次接触乐器,我七岁。当时,见到一个女同学弹琴,我回家以后也嚷嚷着要弹琴。父亲说家里有京胡,直接学就可以了。当时的我,觉得琵琶、古筝之类的琴才是女孩子应该学习弹的,琴声好听,弹琴的样子也美丽,而京胡是男人拉的,我一个小女孩儿拉京胡太难看了。
  父亲却很有兴致,一边劝我,一边教我怎么拉弓、收弓。当拉完一遍,又拉第二遍时,不情不愿的我感觉自己学不会,干脆撂了挑子。父亲生平最不喜欢没有耐心的人,不由我辩解,气愤的目光投向我,给了我一耳光。又委屈又生气的我“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见状,父亲缓了一下口气告诉我:“孩子,学东西不能浮躁,要有耐心,否则你将一事无成。”面对父亲的教导,当时年幼的我丝毫没有听进去。
  但我的家教很严,从那以后,我每天刻苦地练习拉京胡,边拉边唱,为以后学习弹拨乐器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一次音乐课上,老师拿着新上映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曲子,问哪位同学会唱简谱。我是第一个举手的,也是班里唯一一个识简谱的。唱完后,同学们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眼光,音乐老师也发现了我,让我参加学校宣传,改弹柳琴、三弦、中阮、月琴等多样弹拨乐器。那时的我九岁,第一次感受到了自豪的滋味。
  有件事我永远忘不了,虽然已经过去了40年,但那一幕仿佛就在昨天……1974年的腊月廿八,我跟父亲回老家邹平过年,当时交通不发达,170多公里的距离需要一天多的时间才能到达。
  那时的冬天是那种彻骨的冷,地面的冰很厚,老远看去像镜子,一走一滑吓得人直冒汗。候车室里没有取暖设备,人们身上厚厚的棉衣根本无法抵挡寒冷,大家都窝在连椅上打着盹等待天亮。父亲在看书,而我就陪在他身旁。大概凌晨2点多,我忽然发现候车室的锅炉房里有间小屋,一位老大爷在里面。我推门进去喊了声爷爷,借来毛巾、肥皂和脸盆,接了一盆热乎乎的水端在父亲面前,让他洗洗手和脸,暖和暖和,缓解一下疲倦。我的一个小小举动,父亲却记在了心里,回家后总是提起,夸我懂事。
  那时的我11岁,要比现在的同龄人成熟很多。我从小就知道听长辈的话,要勤俭持家、见了长辈要用尊称有礼貌、作为家中老大要替父母分担……我的懂事,与父亲的教育有很大关系,他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我的人生之路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每到冬季,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寒冷的日子,心里也总是酸酸的。假如父亲还在,很想再陪他一起回老家过年,很想在途中对他进行更加细致和周到的照顾,而这些只能在梦里做了……
  今年的春天比往年来的要早些,清明节也没有落雨,多彩的花和嫩嫩的绿叶非常惹人注目。不知道此时的天堂是不是也是春满枝头,父亲看到美丽的景象有没有再写下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