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中央财政下拨5.07亿元支持防洪工程设施水毁修复
中国海军训练舰编队访问印度尼西亚
济南在我国北方城市首推“零时公交网”
斯里兰卡官员说“一路一带”构想使其经济受益
俄乌欧三方会谈取得新进展
叙利亚总统选举开始投票
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我的高考期盼
农村考生受“偏爱”
高考前应建立良好的心理防线
建板房 迎高考
2014年06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高考期盼
——中学生眼中的高考改革



  文理不分科、英语改为社会化考试后,我们学生该如何应对?是掌握知识能考高分,还是拼自己的运用能力?改革后的高考能否倒逼素质教育的落实?新一轮高考改革即将启动,一些省市的中学生期待改革后的高考,能不再单纯以分数论成败。
  “数学一直是大家最头疼的科目,高考试卷难度也一直很大。改革后不分文理的数学是难度的加深还是题量的加大?高三时只学习数学、语文是否太单调枯燥等,也是需要细化的问题。”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一学生赵烁说。
  赵烁的同学杨一帆则对英语考试提出看法:“很多人认为大量学习英语没有用,工作中也用之甚少。但我从小就很喜欢英语,无法想象没有英语的高中生活会是什么样。”她建议高考改革应当发扬学生的个性、水平和兴趣,不同的人可以有选择地报考。
  社会相对质疑“知易行难”的综合素质评价却在学生中得到认同。广东省实验学校初三学生林郁东说:“只读书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我支持素质考试。我们学校开展的综合素质测评,分文化考试成绩和德体劳等方面的评价,有学生自评、同学评价和老师评价,还有家长对学生的寄语,对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很有帮助。”
  武汉市七一中学九年级学生赖云飞建议,高考应该更侧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而非死记硬背。“有同学直到填报志愿才考虑专业的问题,如果从高中开始就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导向和培养,就不会发生学生盲目填报专业而到了大学根本不感兴趣或不适应等问题。”
  一些学生淡定面对改革,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这一届有可能是新高考的首批考生。”正在紧张备战中考的武汉市初三学生皮欣朋说,“以前家长往往认为,孩子上个好大学,搞一些高层次的理论和研究才有面子,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学生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学一门过硬的技术反而更好就业。”小皮告诉记者,高考改革应该会给更多学生提供求学和就业出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