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践行群众路线 下沉优质资源 惠及基层民生 |
——潍坊市中医院“中医大篷车”走进青州大山为群众义诊侧记 |
|
为认真贯彻国家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战略方针,落实省、市关于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保障百姓健康的任务要求,加快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办好的25件民生实事之一——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6月29日,潍坊市中医院“中医大篷车”公益医疗团队,行经百余公里来到青州西部偏远山区,冒着酷暑徒步登上海拔800多米的杨集安村,把三甲医院的名医专家送到大山深处,把无偿的健康体检和药品送到村民身边,让最偏远的山区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医改惠民成果。 把优秀的专家团队 送到大山深处 杨集安村位于青州市西部偏远山区,建在一处海拔800多米的大山顶上,周围是方圆几百里的群山。先前这里曾有约140户人家,历经变迁,现在仅剩10位老人住在村里,虽然当地政府尽力帮助他们搬迁,但是老人希望一直与这里为伴,在祖辈留下的200多年的石头房子里,他们依然眷恋守候着,使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山顶老人村”。这10位老人,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72岁,随着年龄增大,儿女也不在身边,每逢生病,看医生成为一个犯难的事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从2011年开始,潍坊市中医院在每个季节都会派出医生来此义诊,为每位老人建立了医疗档案。许多医生已经成为他们眼中熟悉的面孔,彼此之间建立了亲人般的感情。为了方便看病,在山上一片较平的缓坡处,经潍坊义工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搭建了一处简易板房,设立了潍坊市中医院服务站,集中为老人进行义诊查体。 “越是偏远的地方,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就越强烈,我们就要克服困难到这样的地方去”,这是潍坊市中医院“中医大篷车”的服务宗旨之一。为保证义诊效果,潍坊市中医院派出了9名以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技术骨干为主力组成的专家义诊团队,涵盖骨科、外科、心血管病、肺病等多个科室。当天清晨,“中医大篷车”医疗队带上了B超、心电图、化验等医疗设备和近30种中西药品,从潍坊市区来到青州西部大山深处,徒步登上海拔800多米的山顶,来到杨集安村。在村口,受到了老人们的热情迎接。专家没顾上喝水,立即投入到义诊当中。各科医生分工有序,挨个为老人悉心问诊,详细体检,据病情配发相应免费药品,把诊疗记录详细计入每位老人的健康档案中。中午忙碌完毕,专家们谢绝老人的热情邀请,以自带矿泉水、面包作为简单的午餐。整场义诊,实实在在地实践了“中医大篷车”服务群众的宗旨。 把公益的体检、药品 送到老人身边 “俺这一辈子还是头一次做这样全面的检查,感谢潍坊市中医院!”86岁的老人彭先勇在做完B超、心电图、血糖检测、血压、听诊、外科、骨科查体后,既开心又感激地说道。据了解,健康体检是预先发现疾病的有效方法,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手段,潍坊市中医院“中医大篷车”此次走进青州大山,经过了扎实筹划。为了准确诊断老人身体情况,准备了5类免费查体项目,近30种免费药品。义诊队与此次一同前往的潍坊义工团体,互相帮助,从山下向山顶搬运设备,中间几次出现山路阻碍,大家都没有放弃,想尽办法将设备运到了位于山顶的杨集安村。此举令村里的老人非常感动,据了解,使用设备查体在大山顶上还是第一次。 设备安置好之后,每位老人均接受了5项免费体检。经过检查,一位患有腹痛症状的大娘,检测出了胆结石,查找到了根本原因。时常感觉心脏有问题的一位大爷,经过心电图监测,显示正常,让他感觉一下子放了心。通过综合检查,山上的老人血糖都在正常范围以内,血压基本正常,相对较多的问题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骨关节病。通过病情的掌握,义诊专家为每位老人制定了治疗方案,从近三十种药品中筛选出适用的药物,送到老人手中,详细告之服用方法。同时将治疗方案记录入册,为每位老人建好健康档案,为下一次再来开展义诊做好基础。 把深厚的中医文化 植入基层山区 潍坊市中医院把传播中医药文化、培养良好健康观念、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作为基层帮扶和“中医大篷车”的重要组成内容,让中医药扎根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在杨集安村义诊现场,专家结合该地自然环境,通过解答咨询、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向村民百姓重点推介“治未病”传统医学思想,帮助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并教授了一些简单易学的中医保健方法,而“天人合一”、“防重于治”的传统医学理念与这里的环境十分相合,得到了老人们的极大赞同。 传播传统医学文化贯穿于“中医大篷车”四级帮扶全程当中,不仅在城市乡镇,还要进入山区村庄,在全市范围内培植好中医药文化,共享健康理念。按照市卫生局部署,潍坊市中医院将利用三年的时间,100%帮扶县级中医医院;100%帮扶无中医医院的区所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性帮扶部分条件较差的县域基层医疗机构,在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建设国医堂或具有中医特色的村卫生室。 义诊专家表示:这次“中医大篷车”下基层活动,把市中医院优秀的医疗团队和资源带到群众中来,把三甲医院的专家、技术优势发挥出来,实实在在地服务于基层群众。山上的老人年龄都在70岁以上,到大医院看病不方便,这次来到以后,主要从骨科、心血管、呼吸、泌尿等方面为老人进行诊断,通过B超、血糖、心电图等现场检查,为每位老人制订了治疗方案,配发了相应的药品,并建立了健康档案,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老人拥有一个健康舒心的晚年生活。 记者潘来奎 通讯员赵长林 魏冬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