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孔嘉 通讯员 刘 杰 文化墙描绘文明,“四德榜”展示新风;整洁的马路配上修整有形的绿化树,“三大堆”不见了踪影;志愿者的脚步走过社区、学校、敬老院,“红马甲”用奉献传递爱和文明……炎炎夏日里,在产业快速发展的高新区,文明风尚吹过每一个角落,吹到每一个高新人的心里,让高新区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道德引领 塑造“心灵风景线” “上榜的都是身边人,但故事很感人。俺也要向他们学习,争取能上榜!”7月2日,新城街道鸢都社区居民王涛在善行义举“四德榜”前感慨地说。 “将道德榜样的事迹在‘四德榜’上公示,为凡人善举立传,就是传递‘人人做好人、好人有好报’的社会道德正能量。”高新区宣传部理论科科长马斌介绍说,为推进“四德工程”建设,提升整体文明水平,高新区特意打造了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墙,并积极开展群众最满意和最不满意小区、街巷、建筑工地、广场公园评选活动。目前,全区已汇总文明城市创建实地考察站点51类490个,设计“四德工程”建设宣传标语60条,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宣传画3500份,编印发放《惠民政策汇编》、《便民服务办事指南》、《服务企业办事指南》7万多册,推荐6人参评“潍坊好人”。 在“四德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的同时,高新区新建2处标准化文化大院、4处社区书屋、1处公共电子阅览室。以此为依托,“魅力高新·浓情四季”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贯穿全年,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用不断提升的居民道德和文明修养,打造出一道文明靓丽的“心灵风景线”。 环境整治 裁剪“城市美衣裳” 文明不文明,外在看环境。环境就是一个城市的衣裳。“城市环境关乎民生幸福,也是城市文明的直接体现。”高新区城建局副局长杨煜告诉记者,高新区一线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综合整治,理顺体制机制,重新调整成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工作目标和责任,建设、财政、城建、执法等部门单位和各街道配合联动,确保了各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 在一线推动、部门联动机制助推下,全区四个街道全线落实任务,高效率推动综合整治,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全部完成社区内草堆、粪堆、土堆“三大堆”清理清除工作,整治老房子、老院子、老墙头,治理排水沟,依法清理乱贴乱写乱画和占道摆摊经营等工作也相继完成。 综合整治开展以来,全区共清理土堆5.4万立方米,清运垃圾3万立方米,栽植绿化苗木2万余株,整治乡间道路50余条、60余公里,粉刷墙体48万平方米,为城市裁剪出整洁靓丽的“美丽衣裳”。 志愿服务 洒遍高新都是爱 在高新区北海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每到上下学时间,人们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几个穿红马甲的年轻人扛着旗子,带领学生们有序通过马路。这些“红马甲”就是高新区的社会志愿者,他们始终坚守着“爱心护学岗”。 高新区志愿者活跃在全区各个地方:在学生面前,他们大手牵小手,护学生过马路;在老人面前,他们敬老爱老,提供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文体娱乐等服务;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又是环保卫士、护绿卫士、安全卫士…… 在高新区,还有很多把红马甲“穿”在心中的人——机关志愿者。他们每到周末都会拿上垃圾袋、笤帚等工具,到市区各个路段、小区清理卫生,劝导不文明行为。“‘周六休息日,我是清洁工’活动既美化了城市环境,又展现了机关干部的优良作风,还受到市民的欢迎,非常有意义。”高新区宣传部工作人员章飞说。目前,高新区机关志愿者已达3000余名,社会志愿者600余名,区志愿者协会和赵乐峰志愿服务队已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管理平台进行注册登记,搭建起更广阔的服务舞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