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惠民 润泽民心 |
——岞山街道加强文化建设助力镇域发展 |
|
□本报记者 侯江宏 王 金 通讯员 任 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峡山区岞山街道把实施文化强镇战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广泛开展文体活动,积极弘扬培育文明新风尚,有效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和谐发展。 健全文化基础设施。岞山街道配强文化队伍,优化文化环境,打造文化品牌,全力抓好文化载体建设。改善社区室内外活动场所,扎实推进村文化大院工程建设,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占地25亩集广场、电影院、图书馆于一体的岞山文化中心;投资35万元建设了7个农家文化书屋,以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提升了村级建设水平;完成16处健身广场修建,满足村民健身娱乐需求。 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大力开展文化进村庄、进学校、进企业、进农家大院活动,全街道16支秧歌队自发到各村巡回演出60余场次;有效利用文化广场,每天晚上吸引约400人跳广场舞、健身操;举办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小型文艺演出等80余场次;举办文化知识培训班、科技下乡等活动20余场,培训2600余人;举办“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切实提升了全民文明素质和镇村文明程度。 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舆论引导,把广泛的文体活动送到农村大院中,向社区、村庄渗透健康发展正能量;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将文化发展向社区倾斜,向农村倾斜,向特色领域倾斜,由“小文化”向“大文化”转变;继续大力加强文化产业项目招商,配强做优文化发展硬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