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敬明
昨承郭子宣先生之哲嗣电话垂示,惊闻老先生于六月三十日十二时逝世!手握听筒,心怀戚戚,不由怆然而涕下!自思量,实难忘,近四十年之交情,与日弥深,旧事若云帆,联翩过脑际。 先生世籍潍县,代居城中,一门清行,诗书传家;一九二三年生在潍城,故自髫龄即结缘于诗文印篆;及长,兼通摄影与书道;继而董理图书,校勘版本;后则专事文物考古,调查发掘,迹行齐鲁,金石陶玺,受益平生。若喻其享年之高,与其事之广博、学之艰深,宛如众源汇流而自称巍然一家者,乃古今潍上所罕觏! 先生印篆初师郭葭湄先生,先生之师乃潍上乾隆年间印学名家郭伟勣先生之裔孙。郭伟勣出身潍上望族,家学渊源,其师事安丘张贞之三子:在辛、在戊、在乙;而观乎张氏一门词采雅翰,琴棋印篆;四世传承,绵延百数十年之盛,对地方文化卓有贡献;而郭子宣先生则是转承衣钵,而弘扬师门者!先生承前启后,鉴古铸今,堪为当代潍上印坛之一面旗帜。其乘研金石文物之便,兼容众家,绾宗百氏;绛帐白雪,自撷灵妙。其治印已逾万方,上自王公封疆,艺林大家,下至友朋百姓,门生弟子,莫不精心构思,凝神操刀,佳制连翩而广行海内外。为传承光大潍上印学和弘扬华夏文明而功莫大焉! 先生以三代吉金文字为宗法,采钟鼎原篆入印,取舍允当,左右逢源;兼以《说文》笔意,婉转舒徐,自成灵妙;或撷古玺封泥、砖瓦陶文,亦是古朴典雅,意趣盎然。其布局或密不透风,或疏可走马,计白当黑,阴阳相济,易生无穷。其刀法老辣沉雄,以中锋用笔,神命凿刻,凹凸生神。尤可数者,乃先生之于印侧之大段跋文,不惟文辞典雅,最以刀法取胜。凡此多用侧锋飞白,一笔一刀,气势贯足,通篇大有“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所谓漆书之韵致。而金氏之书,则从汉魏碑版化出,郭先生之书则兼参金氏同师碑版,再刻勒上玺,故得足金石之气。 先生博学通雅,印篆法书,同为文字艺术,故两相兼融,读其篆书朴茂,直追三代甲骨金文之神髓,且字寻来历,笔求出处,从未敢妄自制奇,以自欺欺人也!一九九五年《郭子宣治印》宣纸线装印谱由北京西苑出版社出版,广为潍上印学界所宗法 先生年寿既高,得与海内外大家交游甚广,通结契洽,互赠印篆、馈遗法书、致札音问,而相得益彰。先生之于摄影,志趣原在怡情趋新。而潍上摄影之术于光绪年间陈介祺之族人中已有通此道者,且为陈氏拍摄不少文物图影。至民国潍上已设照相馆。尽管如此,当先生始行拍摄时,潍上相机仍为数甚少。先生所拍摄历史重要图片,识志世纪风雨,是探研地方历史最为宝贵之信息载体。 二○○八年《郭子宣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巨著煌煌,涵泳万象,举凡先生文章著述,举凡文物、历史、书画、碑版、民俗、风物、名胜诸种,俱是精心探研、落实之论,更是留给后人探研历史之无尽财富。 郭老先生以近期颐之躯,抱病八载,然笔耕未曾间辍,故能精神矍铄,乐观与生,且子孙孝顺、门生恭敬,得以艺文延年,奉献之老。临终思维清明,嘱谓诸事从简,俟后再转告生前友朋!嗟乎!先生以九二遐龄驾返道山,惟余忝为文事之友、晚辈后学,惜未能亲往灵前致祭,满怀愧憾!故谨为文敬悼!心香一瓣,郭公尚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