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发展缓中趋稳 动力渐趋增强
保持定力 快速发力
我市分布式光伏发电升温
产城一体融合发展 奋力走在提升市区前列
2014年08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缓中趋稳 动力渐趋增强
——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张秋德
  2014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6.7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高于全国、全省,总量居全省第四位。
  这一增速,虽然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但增幅却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虽然速度减缓了,但分析一下增速构成,人们不难发现,全市万元GDP能耗、电耗和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都在下降。在降的同时,另一些数据在上升,如城乡居民收入上升,税收占公共财政收入占比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大幅增加,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增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以及服务业产值所占的比重都有较大程度提高。
  这些有升有降的数据,集中体现着我市今年加快推进“腾笼换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明显变化。刚刚召开的市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认为,今年上半年我市的经济运行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与市委、市政府年初对经济发展形势的判断和预期是一致的,与我市深入实施“三八六”行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是相符合的,为做好下半年工作、确保实现全年任务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构优化 效益显现
  今年以来,面对持续增长的下行压力,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宏观调控措施,紧紧围绕“四一三”战略重点和“突破滨海、提升市区、开发两河”统筹发展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全市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下降0.21个和1.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1.26个百分点。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16.6亿元,同比增长9.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2%。其中,金融业同比增长13.4%,营利性服务业同比增长15.3%。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较年初提高近一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制造服务型行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较年初提高2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市完成工业投资592.3亿元,同比增长24.1%,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9个百分点,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大项目的顺利推进,对工业投资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生进一步改善。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上涨1.2%,低于全国平均1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3.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0.9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060元,同比增长12.1%,增幅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83元,同比增长9.9%,增幅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到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4家、重点实验室95家,培育市级以上孵化器21家,孵化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建成市级以上联盟40家。建立了以中科院为重点高校院所对接合作机制,发布科技成果354项,促进14家企业与有关院所签署了合作协议。推进114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5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成立了市科技创新基金。上半年,全市专利授权量310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90件,同比增长43.6%。
  生态环境不断好转。截至6月底,全市已完成重点任务654项,其中今年已完成313项,占年度总任务的51.5%。关闭企业(含生产线)233家,272个重点减排工程项目投入运营并发挥减排效益。城区“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达到85天,比去年同期改善10天,现状和改善幅度均列全省第6位。PM2.5浓度同比改善17.9%,市控以上23条河流V类以上水质断面达到64.2%,峡山水库等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市有6880个村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占应确权登记颁证村数的86.9%,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280万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涉及55个部门的353项审批项目压减为193项,审批环节压缩为四个,同时完善建筑工程项目并联审批机制,实行投资项目代办制。此外,农村金融创新、“三个清单”制度改革、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生态倒逼机制等领域改革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深化改革 增强动力
  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在看到有利方面和积极因素的同时,看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利方面和消极因素。从我市实际看,仍然存在诸多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和困难。如倚重高耗能行业的局面依然存在,转型升级难度加大;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严峻;投资动力减弱;财政增收压力加大;消费市场呈现结构性疲软;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等。
  但综观整个形势,我市经济发展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而且由于上半年我市扎实有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更为我市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之源。下半年,随着国家微刺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相信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经济发展形势将会总体向好。
  从国家层面看,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中央将继续采用“定向宽松”、“区间管理”等政策工具,抓住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采用激发市场活力、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支持实体经济做大做强等方面实施定向调控。
  从我市层面看,我市农业基础好,工业门类齐全,服务业增长迅速,产业间互补性强,抗击风险的能力比较强,企业总体发展信心比较足。最近开展的“万企大调查”结果表明,全市二产、三产中,有84.3%的企业认为下半年经营情况向好或平稳。但同时,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仍很突出,资金、用工成本上升等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增长的压力。
  此外,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资源、环境、人力成本等要素约束的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同全国全省趋势一样,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逐步过渡到中速增长阶段,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信心是干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要广泛宣传我市支持发展的“实招”,树立正确导向,增强社会的信心。要及时向企业传递正面信息,向企业宣传市委、市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硬招”,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稳中求进,行稳致远。结合实际,下半年,我市要继续从当前经济运行的阶段性特点出发,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预调微调措施,坚持把改革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使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策作用,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具体工作中,要按照“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创新驱动、重点突围”的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全力以赴破解各种发展难题,确保圆满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奋斗目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