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潍坊十笏园(资料图片) |
|
|
|
记忆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社会安定,已有“小苏州”之称的潍县,经济繁荣。当时在县城中的缙绅悠游多暇,他们在城内城外纷纷建筑私家园林,藉以修身养性,颐养天年。据《潍县志稿》记载,从金、明到清末,潍县的著名园林,在城里有七处,在城外有十处。其中,始建于金代一处,明代二处,清代乾隆四处、嘉庆二处、道光五处、咸丰一处、光绪二处。到清朝末年,因国势日衰、战乱频仍,园林主人家道败落,这些私家园林大都荒废,只有十笏园一处硕果仅存到今日。 城内七处名园南园历史最久 城内七处名园分布在:东南隅三处,分别是:南园,明嘉靖名宦刘应节(1517-1591)所建;易园,清道光举人、慈善家杨玉相建;绿野斋,在松园子街路北,是道光时福建巡抚刘鸿翱(1778-1849)住宅的西南院。东北隅一处,即位于胡家牌坊街路北的十笏园,由潍县首富丁善宝(1841-1887)建成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西北隅三处,分别是:半亩园,在城内仓巷子路西,为清潍县富绅、义行家陈尚志(1673-1756)在乾隆时建成供其晚年静养之所;叠石山馆,在城里北马道,为陈尚志孙、例贡生、光禄寺额外典簿陈阳敷的西院,后归丁善宝;颐园,在城里西门大街路北,为清光绪时福建巡抚张兆栋(1821-1887)令其弟兆椿回乡在其住宅附近用空闲地建成的花园。这些园林,规模虽不大,但各有特色,多数是临近住宅后花园性质的园林亭榭。而南园,建在东南隅的塘子过道附近的天仙宫东,离刘应节在西门大街的住宅稍远。 刘应节是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曾任过陕西参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河南,而后任工部、刑部尚书。万历四年他致仕回到老家后,为振兴地方教育,主持并出资修建后来名冠山东的麓台书院,为此,他卖掉了县城的住宅和南园,迁居在浮烟山下的刘家庄。明天启年间,南园归致仕的户部尚书郭尚友所有,在此新建了旧华轩、知鱼堂、松篁阁、来凤轩诸胜。后来他的孙子江西饶州知府郭一璐又加修葺,景色更新,是谓郭家园。到清乾隆年间,该园为其两个侄子郭伟业(号质亭)、郭伟勋(号芸亭)所有,兄弟二人与时任知潍县事的郑板桥为文字交,郑氏为官余暇,常来这里欣赏美景或饮咏其中,有时还借此接待上峰与宾客,遂有诸多文人雅士,得以在此诗酒唱酬,使南园名声远扬。可惜到清朝末年,园林荒废,已无迹可寻。但郑板桥赠郭氏兄弟的诗与画今仍藏潍坊市博物馆内。诗曰:“我辈为官困煞人,到君园馆长精神,请看一片萧萧竹,画里阶前总绝尘”;“七载春风在潍县,爱看修竹郭家园,今日写来还赠郭,令人长忆旧华轩。” 城外十家私人园林复园开放最早 潍县城外的园林包括:完颜氏别墅,属金代完颜龙虎将军,位于县城以北,因赠给山东全真道来潍布道的尹清和,成为后来的玉清宫旧址;齐氏园,相传在城北齐家庄,为明隆庆进士、山西参政齐一经别墅;复园,在城东南三里许,最初是乾隆时韩梦周讲学处;黄叶楼,在城东三里丹河(即虞河)东岸,旧为谭氏园,道光年间归刘鸿翱,刘自称黄叶老人,有自序及记与题诗。绿梦山庄。一名余庆园,在城西三里许,乾隆时潍县巨富田烳的花园;艮园,在城西北后羊角埠村,为嘉庆郭氏园;自怡园在城西小于河,是嘉庆年间陈迪耀(陈尚志曾孙、画家)园,占地三四十大亩;柏园,在城西三里许齐家庄,属道光年间郭尚友后人郭毓汾;莲池别墅,道光年间丁彝厚园;杨家别墅,又称杨峡别墅,为道光年间郭麐园。到民国年间,上述城外的园林中,老百姓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复园。 复园,原名西园,俗称草庙子花园。清乾隆年间,著名学者韩梦周(1729-1798)移居草庙子庄时,于其居所以西所建。当时只有土山、草亭、茅屋数间,围以短墙,杂种果蔬,是韩先生讲学处。道光初(约在1821年)归蒯栋后,开始增筑亭榭,广植花木,始成幽窈园林。光绪年间(1875年之后)此园归十笏园主丁善宝之嗣子丁毓庚。当时在城外的私人园林,如小虞河的陈氏园,高家庄的田氏园,北关的郭氏园,皆因战乱(捻军)或园主家道凋落而荒废。丁毓庚购得此园后,更名复园(取韩梦周字公复的“复”字,以示对韩敬仰之意)。又将郭氏、陈氏两废园山石移置其中。形成奇峰怪石、美竹嘉葩,还栽培了大片的牡丹及各色花卉,成为离县城最近且最早定期开放,唯一不禁平民游览的私人园林。民国年间,潍县城尚无公园,到这里游园的老百姓和成群结队的中小学生络绎不绝,园丁们还备有茶水,只收取很少的茶资,由此《潍县志稿》说它“不啻一邑之公园焉”。 复园,每到春暖花开,杨柳含烟,桃李争艳。在西园草堂之北,假山壁立,峰峦起伏,拾级而上,远处的孤山、浮烟山尽收眼下。穿过假山及跨越深溪,只见大片牡丹,经雨怒放,更有风韵的是,到处有文人遗墨装点其间。如:正院石坊上刻有董其昌书写的“莺声处处闻”,两旁石柱上有翟云升书写的“花落家僮未归,鸟啼山客犹眠”诗句及马良用鸡毛写的对联。草堂书屋内,有曹鸿勋写的“向阳溪岸梅花白,得雨山田麦渐黄”。在山顶“伫月亭”上,嵌有郑板桥的书画刻石,书为“难得糊涂”,画为“破盆兰花图”,其题诗为“春雨春风洗妙颜,一辞琼岛到人间,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如山”。还有于祉书韩梦周诗刻石,以及曹鸿勋所书“举头望明月,荡胸生层云”等。据陈恒庆在《笔记》中记载,在复园的山石、墙壁上,还有桂未谷的隶书及其所绘之佛像、梅帧,高南阜的左手书,刘石庵(刘墉)的行书以及前莱州知府张船山的楹联等不可胜记。令人尤为赞叹的是,豁达豪放的复园主人,对于园里所藏的名人遗墨真迹,从不惜花费,都尽行将其勾摹上石,嵌在廊璧上,让游人任意拓卖。据说,当时有的拓片卖到了江南许多私人园林里,成为绝好的文饰。1925年8月,康有为来潍县,游览了园中景色,大加赞赏,曾即兴题诗:“北海待清来胜地,西园游宴正清秋。磊砢石山似云气,蒙茸林壑兴沧州。百年乔木风怀旧,群季芳尊俊秀流。草树深深郊野旷,相携登顶更登楼”。“七七”事变后,因兵荒马乱,游人绝迹,该园倾圮,后被拆毁。 名园蕴文当数今日仅存的十笏园 十笏园,其址原为明嘉靖时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康熙时归德知府陈兆鸾、道光时直隶布政使郭熊飞先后在此住过。光绪年间归丁善宝后辟为园林。丁先生善诗爱画,尤喜古建园林。他特邀亲朋名流精巧设计,在仅有的两千余平方米园内建有楼、台、亭、榭、书斋、客房,曲桥、回廊、鱼池、假山等景点34处、房屋67间。因占地非常少,且布局紧凑匀称,园主人自名为“十笏园”并作《十笏园记》由其侄孙、光绪进士丁良翰书丹;另有《十笏园记》为潍县名士张昭潜撰、状元曹鸿勋书丹。 十笏园除了其建筑特色小巧典雅外,其中所蕴涵的文化特质极为丰厚。在这里,每处景点的名称,均有诗情画意的来历,其亭廊楹柱间镶嵌张挂的石刻木联都出自名家手笔。如回廊中镶嵌的郑板桥所作的兰竹石刻、扬州八怪李鳝、金农的书画题刻,明末潍县知县周亮工所收藏陈老莲画作的石刻,还有陈介祺、桂馥、翟云升、白永修、王寿彭等人的诗书题刻,也布放于相应的位置。 从丁善宝建园到其哲嗣丁毓赓、孙子丁叔言、丁锡田,祖孙三代皆以诗书传家并豪放交友,他们在这里生活的六十多年期间,十笏园也因此成为东莱文人雅士会集活动的中心。当时潍县文化名宿如宋书升、刘抡升、郭杭之、丁良翰、陈恒庆、张昭潜、梁文灿、丁启喆,安丘诗人王瑞麟、平度文人白永修、高密文人傅丙鉴,还有侨居潍县的胶州柯劭忞、荣成孙葆田等等,都是十笏园里的常客,他们辗转交接,以文会友,以园为文,文事书画,一时成为潍县乃至鲁东文坛盛事。而十笏园也因以名园蕴文、相得益彰而蜚声天下。而国内一些文化名流如康有为、王统照等,达官政要如居正、张宗昌等,凡到潍县者也必游十笏园。甚至,在1930年6月发生的蒋、桂、冯、阎中原大战中(俗称晋军打潍县)放弃了济南的蒋系中央军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撤到潍县后,竟将司令部设在了十笏园内。 陈瑞曾撰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