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解密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4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仓颉与故乡
揭秘庄龙甲烈士遗骸迁葬经过
180多字铭文破解36年“曾随之谜”
山西绛县太阴寺发现金代“执照”
内蒙古出土大量汉代及北宋文物
多举措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2014年10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180多字铭文破解36年“曾随之谜”



  “通过近几年在随州境内的文物考古发掘整理,我们接连发现了几段重要铭文,其中曾侯璵编钟上的180多字的铭文清楚表明曾、随是同一个国家,破解了困扰史学界36年的‘曾随之谜’。”
  这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文峰塔东周曾侯墓考古发掘领队黄凤春在10月20日召开的湖北省政协“随州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界别协商座谈会暨重点提案督办会透露的。
  笔者在随州市博物馆看到了这个钟身刻满铭文的编钟。黄凤春介绍,这是曾侯璵的编钟,2013年出土于随州文峰塔墓地,上面有180多个铭文,记载了战国时期吴王伐楚,楚昭王逃到“曾”国的历史。这段历史在《左传》中有详细记载,不同的是《左传》中保护楚昭王的国家是“随”,曾侯璵编钟用的是“曾”,“这就证实了,‘曾’‘随’确实是一个国家。”
  另外,曾侯璵编钟上还有段铭文:“白适上通,左右文、武,达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萦宅 土……”黄凤春称,“白适”指的是西周重臣、文王四友之一的南宫适。铭文的意思是,南宫适得到周王重用,辅佐周文王、武王,灭殷平定天下,周王即分封南宫适,到南方营建城址。
  黄凤春说:“铭文出自曾侯墓,周王分封的是曾国,受封地在今随州地域,也就是史书记载的随国。”
  叶家山西周曾侯犺墓一件簋上的铭文“犺乍剌考南公宝尊彝”也可佐证。黄凤春解释,曾侯犺称“南公”为“考”,“考”为对逝去父辈的称谓。曾侯犺就是被封于曾国的南宫适的后代。
  “铭文是最有说服力的,有铭文为证,曾随一家、曾即是随,已没有悬念。”黄凤春说,我们的成果发布后,考古、史学界都没有异议。
  据了解,史料对随国有记载,但不见随国铜器出土,却常发现曾国铭文铜器,而曾国在史料上并无记载。特别是1978年曾侯乙墓发现后,引起了学术界对曾、随是否是一国两名还是两个国的“曾随之谜”的大讨论。
           王贤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