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根本土文化 奉献精品力作 |
——写在我市连续十届荣获省精品工程“组织工作奖”之际 |
|
|
电视剧《大掌门》剧照 |
|

|
|
文艺是一个时代的镜子,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是时代精神的风向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大力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服务人民的创作导向,推出一大批精品力作,充分体现了我市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成效和实力。在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表彰中,我市四部作品获奖,并荣获“组织工作奖”。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需要精品力作来承载。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我市文艺创作焕发出蓬勃生机。有理由相信,我市文艺工作者将站在潍坊新一轮振兴发展的热土上,用自己的热忱与激情,奏响新的时代乐章。 □本报记者 夏德娟 陈文 通讯员 邓光著 日前,山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表彰座谈会在济南举行,全省93部获奖作品脱颖而出。我市4部作品获奖,分别是戏剧《李二嫂的新故事》、电视剧《大掌门》、广播剧《潍县集中营》以及图书《武林英烈窦来庚》。我市连续十届荣获“组织工作奖”。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所说,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四部作品主题和内容紧扣时代脚步,贴近生活与群众。既具有历史深度,又具有时代高度,集中展示了我市文艺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反映了潍坊文化建设的新成就,同时体现了我市文化艺术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态势,也全面展现了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极大的创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近年来,我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把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作为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群众为目标,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全市文艺创作生产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创作成果。 以人民为中心,创作精品力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吕剧在潍坊有着响当当的名声,一度成为当时文化大潮的引领者。一部部经典吕剧总被人们经久不息地传唱着,其中《李二嫂改嫁》更是家喻户晓。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吕剧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振兴传统剧种,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我市在2012年对市直文艺“三院”进行重新整合,成立潍坊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并排演大型现代吕剧《李二嫂的新故事》。本剧讲述了改革开放以后李二嫂的新改变。通过讲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潍坊山区农民李二嫂、“天不怕”、“小辣椒”等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表现当代农村经济转型后夫妻、婆媳、邻里关系的变化,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活的广阔画面,展示了李二嫂正直善良的美好品德。 剧中多数角色都启用了本地新人,经过反反复复、精心细致的加工修改排练,又经过数轮激烈的竞争选拔,《李二嫂的新故事》终于成功入围十艺节,一举荣获“文华奖”优秀剧目奖、“文华导演奖”和“中国艺术节表演奖”。目前,吕剧《李二嫂的新故事》已经在基层巡演了近百场。高亢优美的唱腔和极富生活气息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临朐县70岁高龄作家冯益汉依托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扎根生活,从田间地头汲取养料,历经15年创作完成传记体长篇小说《武林英烈窦来庚》,小说共计55万字,分上下两部。这部小说采取了纪实写作方法,以历史史实为大纲,对主要人物的生活情景进行了必要的艺术加工,生动地再现了临朐县窦家洼村武术精英、抗日烈士窦来庚生逢乱世的人生旅途中风云变幻的英勇抗日战史,反映了临朐人民勤劳善良、敢爱敢恨的秉性和临朐独特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 挖掘资源,彰显地方特色 文艺精品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浓缩了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提升了城市知名度,进而塑造了城市形象。近年来,我市在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过程中,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创作出了一批优秀文化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电视剧《大掌门》根据著名作家唐英超长篇小说《画年》改编而成,以杨家埠年画和风筝为题材,多角度、立体式反映了“七七事变”前后杨家埠的民间艺人和爱国志士为保住祖宗传下来的艺术瑰宝,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拼死抗争的故事。本剧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述中,歌颂民族大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展示出“国粹”年画、风筝制作等手工绝活,呈现出杨家埠年画的发展历程和制作工艺。自2013年12月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时段播出以来,获得较高的收视率,该剧具有深刻的潍坊“烙印”及浓郁的齐鲁民俗文化风情,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民族精神的史诗性赞歌, 由莫言作品改编的电视剧《红高粱》在潍坊市区、高密市、青州市、寒亭区等多地取景拍摄,现已在多家省级电视台播出。同时,茂腔戏《红高粱》历时一年时间编排也在近日与戏迷见面,此次《红高粱》以茂腔为主,由高密市艺术剧院70余人参与演出,同时融合了京剧、越剧、话剧等多种剧种特色,使得茂腔这种不断萎缩的剧种开始经过包装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茂腔生动的念白和唱腔别有韵味。”来自北京的观众张海明说,“虽然是用方言所唱,观众们凭着演员精湛的演技和现场情绪的传递,让我们毫无障碍地领略到茂腔独有的艺术魅力。” 注重策划,打造时代精品 近年来,我市打破地域和部门界限,在全国选聘优秀人才,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创作,使文艺作品的内涵更丰富、表现形式更为多样。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推出了作品,而且培育了人才、锻炼了队伍,形成了一种以作品带人、以人促作品的良性循环。 明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纪念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我市与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合作的电视剧《潍县集中营》、电影《绝地天使》、纪录片《潍县集中营纪实》、微电影《集中营的故事》于2013年10月27日在北京签约,已于2014正式启动拍摄,不久将与全国观众见面。 在这次文艺精品工程获奖的广播剧《潍县集中营》以侵华日军在山东潍县设立集中营,关押2000多名在华外国侨民事件为依托,从一个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人民和反法西斯阵营的国际友人团结对敌,与日本军国主义殊死搏斗的故事。其中潍县普通农民张永泰在斗争中成长为抗日勇士的历程,真实可信,生动感人。奥运冠军、英国人利迪尔的形象也很鲜明。 创新求变,优化创作环境 我市通过完善机制,建构良好精品创作工作格局,实现了发展繁荣文艺创作的正确引领。 为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部门相继成立文艺创作生产的组织机构,并明确了创作生产的任务目标、责任奖惩。通过加强激励和投入保障机制建设,发挥重大评奖活动的示范导向作用,加大文艺精品创作的扶持力度。我市制定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年度社会事业考核办法》和《潍坊市文化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将公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情况纳入全市社会事业考核和全市文化建设考核内容,作为衡量地区发展水平、衡量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专门制定了《公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考核细则》,激励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全市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 我市从资金、人才、宣传推介和跟踪指导等方面给予了重点扶持。设立了文化建设基金、文艺创作扶持资金,各地也纷纷建立了文化奖,诸城市设立了“大舜文化奖”,寿光市设立了农圣文化奖,安丘市、高密市、青州市、昌乐县等都设立了文化建设基金。这些奖项的设立,激发了全市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了大批文学艺术爱好者加入到文艺创作队伍,壮大了我市文艺创作生产的力量。同时我市还加大对本地文化人才的宣传力度,评选了“百名文化杰出工作者”,并在各级各类媒体开辟了专题栏目,组织了多种推介活动,宣传潍坊文化和文化人才,让更多的文化人成为文化名人。 在近日举行的全市文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我市文艺工作者纷纷表示,文艺工作者应该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在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中多出精品力作,在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多出精品力作,在开拓创新中多出精品力作,在营造良好环境中多出精品力作,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