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人才推选 ◆加快建设进程 ◆增强发展动力 |
昌邑“文化沃土”培育和谐新风 |
|
|
本报讯 (通讯员李生涛 李国辉)日前,昌邑市有两人的作品入围第12届全国美展,六人新加入国家级专业文艺协会,两人当选第二批齐鲁文化之星……一连串可喜的数字展示出昌邑文化人才星光璀璨,也表明昌邑孕育文化人才、树立和谐新风的沃土日渐丰厚。近年来,该市通过实施文艺人才推选、加快文化项目建设和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等多项措施,增添了城市的文化气息,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求,让文化新风吹暖了城乡大地。 着力协会建设,注重民间文化人才推选。该市先后成立了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文艺家协会9个,会员人数超过1500人,业余文艺剧团达30多个。通过建立健全文艺团体,吸引文艺人才加入其中,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健全人才团队的建设体系,奠定了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基础。此外,该市采取推选非遗传承人、群众文化带头人、民间艺术大师等多种人才类别的方式,加大对民间文化人才的发现和保护力度。目前已评选出市级群众文化带头人10人,民间艺术大师20人,另有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2名,国家级专业文艺协会会员23人。 满足市民需求,加快文化项目建设进程。为满足该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该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空前,文化场馆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除已建成的潍水风情湿地公园、市文化中心外,新华文博传媒中心、青山秀水省级旅游度假区、乾隆杯生态酿酒文化博览园、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区和博陆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等多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今年以来,市镇两级已开工建设88个重点文化项目,总投资达84.23亿元。 借力政策春风,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动力。为鼓励文化产业发展,该市先后制定和出台了文化产业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引导、扶持的政策,并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仅去年文化产业核心层投资就达26亿元。全市文化产业分布广泛,新闻传媒、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旅游、文化用品和网络服务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目前,该市已有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处,潍坊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处,文化经营单位500余家,其中文化企业345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万余人,主营营业收入近20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