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周末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商务之窗
 
标题导航
◎李学勤
点燃公共文化服务的“星星之火”
用民意向“怪建筑”说“不”
2014年12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民意向“怪建筑”说“不”



  ◎陈文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到“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一时间,“奇怪建筑”这一话题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近日北京市召开专家工作会,相关领导在会上表示,要进一步细化建筑设计的规范要求,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城市设计确定建筑整体风貌要求,对建筑体量、尺度、风格、色彩、形式、材料等基本方面进行必要的规定”。
  当前我国部分建筑设计,由于过于强调外观,忽略了使用功能,这也就离开了建筑的本意。北京市政府对建筑设计进行规范要求是好事,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建筑设计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如果连材料色彩尺度都要做细致规范的话,可能对艺术创作产生一定的束缚。
  近代史上最富争议的“怪建筑”可能就是埃菲尔铁塔了,当年很多巴黎名人在公开场合反对建筑一座在当时看来过于现代化的纯铁结构,还有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入口、悉尼歌剧院在建造当初都受了争议。后来它们成为地区和国家的标志性建筑,正是证明了这些建筑本身的优雅感,也是建筑手法带来的与生俱来的美。因此有些建筑是为了现在,而有些建筑则是为了未来。所以如果要让中国在世界上能够发挥其文化的影响力,最少要保持一些建筑活力空间。“奇怪建筑”是一种极端,但如果新建建筑缺少地域特色,千城一面、万楼一貌,那么我们的城市会走向另一种审美误区。
  一座城市的建筑风格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和精工细作的打磨。对于中国城市现阶段的建筑设计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标新立异的“怪”,也不是要循规蹈矩的“不怪”,而是需要打破建造一栋楼,一座塔的思维程式,去创造一个适宜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与环境,并且与周围的建筑物特别是古建筑相融合。
  最常用的国际惯例是规划出新旧两个城区,例如巴黎、柏林、首尔、东京等城市有代表历史文化的老城区和商业建筑集中的新城区。在专门“容纳”摩天大楼的金融区,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化的建筑群与老城区的古香古色遥相呼应,构成多元、有趣的城市景观。
  我们的建筑应该打破现在的封闭体系,让政府、投资者、建筑师与普通民众互动起来,把注意力从追求标新立异、雄伟霸气的造型,拓展到更宽阔的领域,这样我们的城市建筑才会更平实、经济、宜居,富有文化气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