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 文 通讯员 祝红蕾 刘明志 回顾过去的一年,北京电影学院在读研究生潘若瑶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在俄罗斯国立电影学院国际学生艺术节上荣膺“最佳戏剧女演员”。对待这个奖项,潘若瑶从开始的意外、兴奋,逐渐变得淡然。“从小接触艺术以来,我只是尽心去学习,也许是对表演的执著和对舞台的热情,让我获得这份荣誉。”潘若瑶说。 1988年,潘若瑶出生在临朐县一个普通家庭里,爸爸是技术员,妈妈是护士,还有一个大她5岁的哥哥。潘若瑶从小就流露出音乐和舞蹈天赋,对古典乐器尤其敏感,甚至在淘气哭鼻子时,一听到音响里的古典音乐,立马就安静下来。13岁时,潘若瑶就已取得扬琴8级证书,2005年顺利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大学毕业后,本有机会成为一名音乐教师,但一直放在心中的表演梦让她最终放弃了就业机会,在父母的支持下,成了一名北漂。 在北京,她一边刻苦学习,一边不放过任何机会去锻炼、推介自己,沉淀出镜经验。近年来潘若瑶和著名足球解说员黄健翔搭档录制了网络视频节目《翔世界》,多次录制山东电视台《综艺满天星》、《超级运动会》、《喜剧学院》、《偶像诞生》等综艺节目,担任主持人和嘉宾。“做一名出色的演员”成了她的梦想和人生追求。“走更远的路,攀更高的山”,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获得质的突破。她将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表演当做自己的一个人生目标。2013年,一直在努力的潘若瑶如愿以偿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攻读研究生,开始了她艺术生涯的“上升之路”。 在第34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潘若瑶参加的剧组表演的是著名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等待戈多的故事。对白不多,更为考验演员的演技和功力。潘若瑶饰演弗拉基米尔一角。为克服语言障碍,最大限度地表现等待戈多的种种情感波澜,潘若瑶深深地进入角色,她充满张力的动作和眼神,带动观众进入了那样一个等待的场景,那种孤独无奈和绝望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潘若瑶回忆当时演出的时候,“我每次演都觉得是自己的亲人在等我们,每次演完都要在化妆间缓半天。这个戏不会让人看了落泪,但是有深深的压抑感。” 当组委会宣布第34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戏剧女演员”得主潘若瑶的名字时,她还蒙在鼓里,直到现场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她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得奖了! 在俄罗斯斩获大奖,是潘若瑶在演艺之路上迄今为止收获分量最重的肯定,颇有些一战成名的意味,但她并未为此骄傲满足:“得奖了当然应该高兴,但我现在还是一名学生,在表演道路上可能连菜鸟都不算。”在潘若瑶看来,演戏,拼的是综合能力,她经常和老师们探讨文学修养对演员的重要性,“演员首先要有鉴赏好的文字的能力,才能把好的文字实现在自己身上,甚至是骨子里。”为了提高文化素养,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 “演员演的是人,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而演员本身也只是人,不是‘长得漂亮的人’。”潘若瑶说,“现在很多年轻演员,不管男女,很小开始就整容、丰唇、打瘦脸针。我走到哪儿都是素颜,领奖那天也没化妆。我觉得对一个演员来说,真正美的是眼睛是眼神。”在喧嚣的现实生活中,潘若瑶选择认真修炼,提升自我,做一名纯粹的演员。“希望以后可以走更远,去更多的国家交流学习。”谈到表演,谈到未来,潘若瑶的眼里充满了憧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