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载体 ◆转作风 ◆强组织 |
清池街道创新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 |
|
|
本报讯 (记者马林峰 通讯员黄晓辉)一个个强健的党支部,一个个被激发出活力的社区干部,一个个逐渐走向富裕的社区,无不显示出基层党组织有凝聚力、党员干部有感召力、党建工作有创造力……在高新区清池街道,基层党组织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近几年来,清池街道党委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统领,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抓载体、转作风、强组织,创新开展基层党建,使“扎营”的党员干部,切切实实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先锋队”和为民服务的“勤务员”,为街道辖区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抓实党建载体,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清池街道围绕“有人办事”,选派34名“第一书记”到居任职,下沉136名机关干部到社区,配齐配强了基层党建工作力量;有效开展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把好选人用人关口,强化了基层班子建设。围绕“有钱办事”,加大基层党建投入,全年用于社区党组织工作专项经费、社区干部工资待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以及相关为民服务支出达1137.75万元,有力确保了基层党组织正常运转。围绕“有章理事”,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建立并实行社区党支部述职述廉报告制度、承诺践诺民主评议制度、党委书记与社区书记谈心谈话制度、党员干部诫勉问责制度,建立基层党建“月巡查、季例会、年述评”制度,把基层党建工作细化、量化、标准化,切实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制定并下发清池街道制度汇编,确保党员干部依法依章办事、尽职尽责创业。 转作风,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街道党委书记杜业新告诉记者,“向群众要经验”,是清池街道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大特色,街道主要领导带领机关党员干部开展“走访一遍社区住户”、“记录一本民情笔记”、“交上一帮居民朋友”、“联系一户困难群众”、“写好一份调研报告”、“选好一个基层班子”的“六个一”活动。“在体验群众甘苦、向群众学习的同时,问需于民,问政于民”。街道出台9条完善联系群众的制度措施,目前,已解决小区配套设施建设、社区财务管理规范化等12个重点问题。2013年8月至今,机关干部对全街道8123户居民进行了一次普遍走访,记录民情笔记130余本,帮助困难家庭225户,解决民生实事578件。开启王家庄子、吕家张营2个政社互动工作试点,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更加明显的发挥。 强组织,造就过硬的基层党组织班子,向群众提供“过硬”的服务。“我们选出了可以信赖的领头人!”在2014年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不少选民伸出拇指对选举结果“点赞”。清池街道以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先后调整干部7名,培养后备干部12名、入党积极分子31名。在新一届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社区“两委”成员45岁以下的占80%,高中及以上学历占62%。同时,注重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着眼于增强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从严规范基层组织生活,抓住责任这条主线,落 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考核导向,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