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都市新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专版
 
标题导航
文化浸润一古琴
最美轮椅姐姐刘晓清倡议捐助白血病男孩
家门口悦享健身之乐
我市12家企业获评“山东省百强台资企业”
市质监部门科学验证排除加油作弊嫌疑
市文联艺术剧场首演成功举办
奎文美协举办公益笔会支持养老事业发展
“四德工程”泽润社区
2015年02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浸润一古琴
——北海琴社传承推广传统文化聚焦



  □本报记者 王金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古琴相伴作为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伴随着悠扬的古琴声,感受音韵与文化的交融,是中国人传统的雅致生活。潍坊的北海琴社,就是这样一处清雅之地。这里不仅有雅致的环境,还有一群古琴爱好者。在这里,北海琴社的创始人,90后古琴爱好者赵梓皓带领我们走近古琴文化,聆听太古之音,在悠扬的琴声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琴会友的古琴情缘
  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潍城区创意西街的北海琴社,推门入社,古朴的书架与长条的案桌,一下子就将喧闹的内心带入了清净的世界。琴社不大,却内有乾坤。桌子上安静的摆放着古琴,四壁也挂满了与古琴有关的字画,各式小摆件、小盆景散落在琴社四周,真有一种“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感觉。
  在一曲琴声中,记者与赵梓皓初见。毕业于北京文博学院的他,主修的是文物鉴定专业,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从小喜欢古琴的他,遇见了著名古琴教育家张子盛先生,并成为入室弟子。
  在名师的指点下,赵梓皓琴艺突飞猛进。如今,赵梓皓已经成为中国民族器乐学会理事、中国诸城派古琴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对古琴也有独到的看法。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赵梓皓看来,美的东西要与大家分享。因此,他在中国古琴学会担任教师之后,也逐渐开始在潍坊教课。慢慢地,跟着他学琴的学生越来越多,琴友的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大家都希望在潍坊能有一个固定的组织,可以定期学琴、聚会。于是,2012年北海琴社应运而生。
  北海琴社不仅是潍坊第一家专业教授古琴的琴馆,还是张子盛古琴艺术中心的分馆,所以在教学方法、专业师资队伍上,都是与张子盛老师一脉相承的。
品味音乐与历史的清新雅社
  北海琴社成立之初,琴社功能单一,仅仅是上课和雅集,受众范围很小,每次来参加雅集的人总是老面孔。“后来我一想,成立琴社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古琴,而不是只和现有的古琴爱好者们打交道。”赵梓皓说。所以从2013年起,琴社策划举办了很多面向社会公众的公益活动。举办了潍坊首场大型古琴专场音乐会“北海之春”及首届中国·潍坊古琴艺术节,邀请了包括张子盛老师在内的各地名家来潍坊登台演出,到场的很多观众都是第一次聆听古琴音乐,各项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潍坊是一座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与古琴的渊源也很深,这些在历代的典籍、地方志中都有记载。北海琴社的成立和发展,从一个层面上为这座城市保留了传统文化风采,也为忙碌的城市人提供了一个静心和放松的机会。
心静神安的文化乐土
  很多人会觉得,修习古琴需要很高的门槛,悠扬的古琴不适合现代人忙碌的生活。赵梓皓却说:“正是因为现在人生活的快节奏,所以才需要古琴这样中正平和的乐器给人以放松和愉悦的感觉。换句话说,不是静心才能弹琴,而是抚琴更可以静心。”
  中国的各项传统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共生共存、相互促进的。学习古琴对广泛培养其他爱好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北海琴社,因弹琴而静心,进而拥有更多爱好的人有很多,他们一开始只是来弹琴,后来又开始慢慢对茶道、香道、书法、绘画、昆曲甚至佛学都产生了兴趣,开始全方面体验中国传统的典雅生活了。
  寒冬里,一本琴谱、一壶红茶、一炉檀香,抚琴一床,抛开窗外的喧嚣与繁杂,给自己片刻的心静与神安。只有在工作和学习之外,发现和坚持自己的这些爱好,才能拥有这样愉悦的心灵体验。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