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雨晴
爸爸的老家在昌乐县的一个小山村,它东、南、西三面环山,北边地域开阔平坦,直通县城。当我们的车子驶离宝通街向南转向村间新建的柏油马路时,不久便远远地望见了它。 走近了,我透过车窗想亲近眼前的一切。只见,两边一片白色的大棚,在阳光下闪耀着银光,这是种植蔬菜、水果,或饲养鸡、鸭的。再看远处,西山脚下,掘土机忙碌的身影,一个个黑洞洞的大坑,一览无余,好像整个山体就要被吞噬掉。 “怎么会这样?”我不由地问。 “唉!我小时候,环境可不是这样的。” 爸爸叹口气,深情地讲起了他童年时的村庄: 四十年前,这里还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人间仙境。 西山南边有大片的松林,四季常青,苍劲挺拔;北边是成林的洋槐,夏天,草木葱茏,郁郁葱葱,山坡上牛羊成群。若置身其间,看山林翠绿,野花摇曳,听松涛阵阵,鸟儿鸣啼。山脚下一汪清池,两岸垂柳,潭水向西北随着山势或急或缓,潺潺流淌,蜿蜒而去。 村西南有一座小山,村里人叫它南山,也是垂着绿阴,开着明媚野花的好地方。牛羊安详地吃草,小鸟欢快地歌唱,放牧人在树下悠闲地休息,大自然的一切生命都自由自在,和谐共处!山腰处有一块块树苗地,等小树苗长得足够大,人们把它们一棵棵移栽出来,再种上新的小树苗,这样循环往复,在爸爸的记忆里十几年未曾间断。最引诱爸爸的是满山遍野像星星一样的红酸枣。“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的收获季节,摘酸枣就成了他们的乐事。 村子正南方是昌乐县海拔最高山——方山。横贯东西,像一匹骏马。那时候奶奶家在村子的最南边,每当要下雨了,姑姑就趴在窗口望,方山上云雾升腾,给青色的山体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神秘万千,姑姑在想山中有没有仙女。 最令爸爸难忘的还是村子东边的河。河面宽阔,河水清澈见底,河边有挺拔的杨树,秀丽的洋槐,还有瓜果飘香的果园。它的源头是泉眼,形成了一个深深的潭,妇女们都是在这儿洗衣服,晾晒在树枝上,欢声笑语传得很远很远。爸爸和姑姑常常在河岸的树林里挖野菜,摘野果,累了躺在平坦的树阴下,看树叶间隙透过的斑斑驳驳的日影,像撒下的金色的细沙,散落在脸上、身上;聆听鸟儿叫蝉儿鸣,和着淙淙溪流声,很快进入绿野仙踪的童话美梦。从村南到村北,河上有大小桥各两座,村北还有一座拦河大坝,形成了南北两个水库,雨季来临,水势浩大,碧波荡漾,滋润着两岸郁郁苍苍的树木和庄稼。 爸爸的童年是在青山绿水中度过的。那时的天空是湛蓝的,空气是清新的。 午饭过后,我跑到村南,远远望去,南山没有了树木,光秃秃的;方山岩石裸露,伤痕累累,像面目狰狞的怪兽,那是人们为了开采蓝宝石造成的。在远处,东山坡上公路纵横,工厂崛起。短短几十年的沧桑变化,哪里还有过去的样子? 爸爸向我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那是四十年前的家,一个世外桃源的家。它是曾经的美好的现实,如今,美好化为了泡影,但是它的美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看见村里村外公路边的小树苗在春风中摇曳,又让人感到些许欣慰。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我们应当怀着敬畏的心来回报大自然的馈赠,共建我们绿色的家园!
|
|